獨立評論員郭松民
以獨立的視角,評歷史,評人物,評文化,評電影……帶給你一份獨立的觀察與思考。
871篇原創內容
作者|郭松民
編輯|青山
01
—
清華大學110週年校慶中的一段“熱舞”火了。
有清華女校友發朋友圈,説自己看了舞蹈視頻失聲痛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這些清華女生的舞蹈,看不出藝術的美感、青春的靈感、運動的快感。編排之粗糙,表演之拙劣,軍樂之尷尬,不看校名和背後的大禮堂,還以為墳頭蹦迪、趕集賣藝、洗浴中心開業。”
“至於舞蹈類型,街舞、拉丁、古典、現代、鬼步、太空、秧歌,什麼都不像,但就是舞蹈,就是那麼難看、尷尬。”
另有一些校友義憤填膺,甚至呼籲處理責任人。
當然,這就屬於過度反應了。這段尬舞的確令清華人尷尬,但並未違法違規,只是被輿論認為是水平低、品味惡俗而已。
惡俗不是罪錯,也不能用黨紀政紀來解決。
02
—
如果這段舞蹈令人尷尬的話,那麼評論同樣令人尷尬。
比如,有評論護短説,
“學霸跳的尬舞還是尬舞,但是跳了尬舞的學霸還是學霸。誰的人生沒個短板?”
這就奇怪了,沒有否認她們是學霸,但是不是一旦身為學霸,就一切惡俗都不是惡俗,一切洋相都不是洋相了嗎?當然不是!
凡事護短就不好。學霸既然有跳尬舞的權利,非學霸也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的權利,因為是學霸就不許別人評論,這學霸也太霸道了吧?
還有評論則暗藏機鋒地説,
“在忠字舞重回校園的時候,清華的熱舞就珍惜着看吧。”
這樣的評論,深文周納,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情硬拉在一起,宣揚惡俗有理,只能説其心可誅。
03
—
清華和北大,同屬中國頂級學府,在文化上一直被認為是屬於陽春白雪系列,女生跳出這種類似
“墳頭蹦迪、趕集賣藝、洗浴中心開業”
的舞蹈,引發公眾羣嘲,是自然而然的。
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這其實折射了一種深層次的文化不自信。
就是説,本來應該是嚴肅的、莊重的、高雅的、陽春白雪的文化,卻下意識地懷疑自己這樣端着是不是一種“裝逼”?於是就主動地俯就低俗文化,向“墳頭蹦迪、趕集賣藝、洗浴中心開業”致敬並且看齊,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獲得“接地氣”的評價,也會受到圍觀者的認同與肯定。
但沒有想到的是,公眾雖然反感“裝逼”,但對高雅文化仍然是抱有期待的,清華女生在清華校園裏跳這樣的舞蹈,未免過於違和,結果反而引起了巨大爭議。
04
—
需要追問的是:頂級學府為什麼還會有文化不自信的問題?清華人不是應該成為文化的引領者嗎?
我認為,這和一些清華人對自身對文化傳統認同出現錯亂,變成了文化上尷尬人有關。
從歷史的角度看來,美國用庚子賠款創辦清華大學,一開始就帶有對中國人進行精神控制的考慮,即清華帶有與生俱來的“買辦性”。
對這一歷史,凡是中國人都會覺得如鯁在喉,乃至曾被魯迅先生痛斥的梁實秋都對“清華是於恥辱的狀況和慚愧的心情中建立的”這一現象表示要有所“警惕、心寒、慚愧”。
但“買辦性”僅僅是清華傳統的一個方面,清華的另一個傳統是愛國和進步性。
早在1926年,清華就建立第一個黨支部。在1935年爆發的“一二九運動”中,以蔣南翔為代表的清華進步學子在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如果説五四運動的中心是北大,那麼一二九運動的中心就是清華,許多著名的運動領導都是清華大學的學生或者清華大學出身。
此時的清華已經站到了時代最前沿。
新中國成立後,對清華“買辦性”的一面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和批判,“破除英美資產階級的舊教育傳統,逐步地把自己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新型工業大學”(蔣南翔語),清華大學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包括各級領導幹部。
但遺憾的,90年代之後,“買辦性”的一面又強勁復甦。比如,為紀念清華百年校慶攝製的影片《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
,就把清華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歸功於“買辦性”傳統,而代表清華進步性傳統的“蔣南翔傳統”則被隱去了。
兩個傳統的此消彼長,互相矛盾的一面同時出現,就必然導致一些清華人文化自信的喪失,而在喪失了自信之後,就變成了文化上的尷尬人,尷尬人難免尷尬事,尬舞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05
—
一百多年來,廣大清華進步學子和進步教授一直在同清華的“買辦性”做鬥爭,由此產生了一種可歌可泣的、民族的、自強的、革命的清華精神,這與美國所希望塑造的親美、崇美、媚美、殖民地化的清華精神根本對立。
對清華,乃至中國所有高校來説,當務之急是發揚光大前一種精神,批判後一種精神。
相對於這一任務來説,“尬舞”“熱舞”還真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