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出身貧苦農民家庭,2歲喪父,4歲喪母,從小由舅父撫養長大。由於家境貧寒,只讀過小學。但能夠成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與陳雲終身重視學習,嚴謹治學密不可分。陳雲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堅持不懈地勤奮、刻苦讀書,終身堅持向書本學習、向理論學習、向實踐學習,具備很高的思想理論水平和解決問題能力,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一)
陳雲治學,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他一生謙虛、低調,稱自己是“小學生”。在履歷表上,文化程度這一欄,始終填寫“小學”,堅持終身刻苦學習。他常説,“像我們這樣沒有什麼底子,各種知識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實實做小學生”。並且形象地把擠時間自學比喻為進“長期大學”,説學成之後就是頭號的“博士”。
陳雲自幼學習刻苦用功。8歲時被舅父送到鎮上的私塾接受啓蒙教育。1年後,陳雲進入位於練塘城隍廟的貽善國民學校學習。陳雲初小畢業後,表弟降生,舅母的風濕病又日益嚴重,舅父自己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料理酒店生意,家境變得更加困難。懂事的陳雲只能默默告別了渴望繼續讀書的學校,回家充當小夥計。每天,他總是揹着表弟招待客人,抽空拿出舊課本温習學過的功課。半年後,在舅母一位親戚的資助下,陳雲又踏上了求學的道路,到青浦縣立乙種商業學校學習簿記。陳雲天資聰慧,加上勤學苦練,在很短時間裏就掌握了珠算,還初步學會記賬。可惜僅僅一個多月後,舅母親戚家裏發生變故,陳雲不得不再次輟學回家。後來,在章練塘公立顏安國民小學杜衡伯校長的保薦下,免費去高小班讀書。陳雲倍加珍惜失而復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加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學校領回的各種獎狀、證書貼滿了舅舅家的牆壁。陳雲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從顏安小學畢業。
1919年12月,為了生計,經班主任張行恭引薦,14歲的陳雲離開家鄉,去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他雖已失學,但是求學的念頭、熱愛學習的心卻從來沒有動搖過。在學徒期間,除了繁重的勞動,不忘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據工友回憶,每天清晨,天還沒亮他就起身讀書、寫字、學英語;晚上下班後,回到宿舍也要讀書寫字到深夜,成年累月從未間斷過。在黨的地下組織影響下,他參加工人罷工,學習俄文,研讀馬列主義和蘇聯革命的進步書籍《共產黨宣言》《辯證唯物論》《共產主義ABC》等。陳雲經過反覆比較,選擇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終生的奮鬥目標。20歲那年,在商務印書館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以後,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工作怎樣繁忙,鬥爭環境多麼險惡,陳雲都能想盡一切辦法“擠”出時間堅持讀書學習。陳雲“擠”時間自學的辦法,得到毛澤東的讚揚。毛澤東説:“陳雲同志有‘擠’的經驗,他有法子‘擠’出時間來看書、來開會。”可以説,陳雲是“擠”時間學習的典範。
遵義會議之後,陳雲冒着生命危險,肩負黨中央的秘密使命,穿越1000多公里的封鎖線到上海,再去蘇聯向共產國際彙報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圓滿完成任務後,陳雲留在莫斯科,進入列寧學院中文部學習。他如飢似渴地系統閲讀了馬恩列斯原著、學院編寫的輔導教材,以及世界其他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歷史的有關文獻,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工農運動、階級分析與階級鬥爭等方面內容的論述,獲得學習“突擊手”的稱號。從蘇聯回到延安後,陳雲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需要考慮的問題更多,工作異常繁忙,但仍繼續發揚“擠”的精神,絕不因工作忙而影響學習。
新中國成立以後,陳雲主持全國財經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終保持着勤奮學習的精神,想辦法“擠”時間讀書。他認為:國家經濟建設對我們來説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們需要努力學習。我們過去熟悉的東西用完了,比如收公糧、收税,比較不熟悉或者根本不熟悉的東西來了,所以必須好好地學習,不然就會出大亂子。陳雲告誡領導幹部:“要下決心學習。不學習,經濟建設一竅不通,那就搞不成。”“文革”時期,陳雲下放到江西南昌“蹲點”調查,帶了三箱書,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魯迅等人的著作認真地看了幾遍,結合他參加革命以來的經歷、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反覆思考了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到了晚年,陳雲依然強調學習。1994年5月在生病住院期間,即使由於青光眼和白內障的影響,他也一早一晚通過收聽廣播新聞來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關心改革開放的進程,適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陳雲幾十年如一日,在繁忙的工作中間,擠出時間讀書學習。他把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到黨性的高度,認為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黨員必須以學習為天職,必須牢固樹立學習的理念。
(二)
陳雲治學,強調學習哲學。他一生極為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倡導“學好哲學,終身受用”。在長達7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持並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參與領導了革命鬥爭、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表現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傑出智慧和領導才能。
延安時期,陳雲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在毛澤東倡導下,陳雲開始學習哲學。他説:“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倡學馬列著作,特別是學哲學,對於全黨的思想提高、認識統一,起了很大的作用。毛澤東同志親自給我講過三次要學哲學。在延安的時候,有一段我身體不大好,把毛澤東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電報認真讀了一遍,受益很大。”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之後,全黨掀起了學習運動的高潮。為探索在職幹部學習理論的路子,陳雲在中央組織部組織了一個六人“學習小組”,並由自己擔任組長,認真研讀馬列經典著作和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他領導的學習小組前後不中斷地堅持了五年。陳雲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帶頭堅持學習,從沒有因為自己工作忙而未完成學習小組規定要學習的章段。當年在中組部工作的王鶴壽回憶説:“陳雲同志當時既是中央組織部部長,又要參加中央政治局各種會議和工作,當然是小組成員中最忙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欠讀一章一段。”並回憶説有一位同志因為一個星期工作特忙,未讀完規定的篇章頁數,受到了陳雲的嚴肅批評。陳雲有時從書記處開會回來天已矇矇亮,但第二天照舊參加部機關的學習討論。平時則是白天處理公務、上山搞生產,晚上在油燈下學習。曾經擔任陳雲秘書的餘建亭在《向陳雲同志學習什麼》一文中指出:陳雲在“延安時期,從不打撲克,也不跳舞,一有空就看書學習,學習起來很認真。認真地讀原著,認真地讀參考書籍,認真地做筆記。學習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虛心向理論界的同志請教。”“一有空就學習,這已成為他一生不變的生活習慣”。
在延安,是一生好學的陳雲學習收穫最大的時期之一。陳雲説,“這樣系統地學了幾年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對我很有幫助,從思想理論上把王明的一套‘打倒’了。”日積月累的勤奮研讀,使陳雲能夠敏鋭地從經濟與政治的角度縱觀歷史,認識世界。這為他堅持實事求是和創造性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開闊的視野,使他在自己關注的領域、關注的工作上,能夠跨歷史時期、跨社會制度進行綜合分析。陳雲在延安一度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在講授黨課時,都用最實際、最生動的事例來印證理論,分析問題透徹,説理邏輯清晰,語言幽默生動。學員都認為,陳部長一定是哪所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後,陳雲總結出15個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他説,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後六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這成為陳雲畢生實踐、畢生強調的領導原則和思想方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雲仍然不斷提倡學習哲學。陳雲説,“現在我們的幹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學,很需要從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1981年3月,陳雲對《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組的同志説:“建國以後,我們一些工作發生失誤,原因還是離開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建議“在黨內,在幹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學哲學,有根本的意義……現在要抓,以後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黨的十三大前夕,陳雲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中,再次強調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幹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這就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在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全黨仍然面臨着學會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項最迫切的任務。只有把這項任務解決好,才能承擔起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重任。黨的十三大後,陳雲退出中央領導崗位第一線,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並提醒年輕領導幹部要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並用它來觀察和處理問題。
(三)
陳雲治學,對子女強調“讀好書,做好人”。陳雲一生酷愛讀書學習,常對孩子們説:我只有小學文化,小學畢業後就沒有機會再上學,所以希望你們多念點書,有知識,有文化,好為國家多作貢獻。
從孩子們小時候開始,陳雲就鼓勵他們多看書、看報,拓寬知識面。他送給5個子女每人一本《世界知識年鑑》,讓孩子們開闊視野,瞭解世界各個國家不同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陳元是陳雲的長子,受父親的影響,他很早就開始看《參考消息》。據陳元回憶,那時自己剛上初中,總是想知道世界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一天悄悄地走到了父親的辦公室,自己坐在沙發上,拿起了父親的《參考消息》。坐在辦公桌前的陳雲剛開始不明白陳元在幹什麼,後來發現陳元坐在那裏認真地看《參考消息》,他一句話也沒有説,只是給了兒子一個鼓勵的眼神。從此以後,得到鼓勵的陳元每天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父親的辦公室看《參考消息》。在北京郊區一所農村中學教書的二女兒陳偉華給遠在江西“蹲點”的父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談及了自己的學習願望。一向重視學習的陳雲當即回信説:“我萬分歡喜(不是十分、百分、千分而是萬分),你要學習和看書了。”除了鼓勵孩子們養成閲讀習慣,陳雲更重視引導孩子們怎樣正確學習。陳雲就告誡小兒子陳方要鍛鍊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建議:看新聞報道的時候,要想一想這件事情未來可能會有什麼發展,會有哪些變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跟蹤事件的發展,回顧當初剛接觸這件事時你對它的判斷和理解,再將實際發生的情況跟你當時的判斷理解做一個對比。在陳雲看來,這樣可以鍛鍊思維方式,對一個人如何考慮問題、認識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5個子女的回憶裏,陳雲即使在江西下放期間,仍然堅持學習哲學:“我們去看他,他給我們講得最多的就是要我們認真讀馬列的書,讀毛主席著作,學好哲學。”陳雲一再向孩子們強調學哲學的意義:學哲學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過程,一個人只有掌握了好的思想方法、好的工作方法,才能夠做好事情。為了更加形象地説明這個問題,陳雲還和小女兒陳偉蘭打起了比方:學哲學就像扭秧歌一樣。扭秧歌是往前走兩步,往後退一步,學習的過程也要進進退退、退退進進。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學習搞紮實。
陳雲治學,講究學習方法。他把學習方法總結為讀書要與懶惰作鬥爭;要定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着去辦,堅持不懈;讀書要學原著,一本書、一本書讀懂的辦法很重要;讀書要做筆記;讀書最好有個小組;學習理論一定要聯繫實際等。
為了號召家人學習,一個時期,陳雲還將大家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家庭學習小組,專門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陳雲的5個子女回憶道:父親讀起書來,如飢似渴,有時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以至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繁重、緊張而病倒過。父親不僅自己抓緊一切機會讀書學習,而且要求家裏的每個成員都要抓緊時間學習。他提出用兩年時間把《馬恩選集》、《列寧選集》、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若干著作再精讀一遍,並希望家裏的人和他一起學。方法是先按照約定閲讀的書目、段落分散自學,然後利用每個星期天的上午集中到一起討論,提疑問和發表學習心得。那次,母親及當時在北京的幾個孩子都被吸收進這個“家庭學習小組”,就連兩個女婿及我們的四姨也被他“歡迎”了進來。在陳雲的鼓勵影響下,全家的閲讀氣氛濃厚,孩子們都養成了熱愛讀書、學習馬列理論、學習哲學的好習慣,這也成為陳雲傳給孩子們終身的財富。
(作者系陳雲思想生平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唯實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