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正值考研複試季,日前,北京協和醫學院在複試結束後按規定公示覆試結果,腫瘤學專業有兩人進入複試,一個初試390分,一個初試331分,初試第一名390分的考生被淘汰,初試331分的考生入圍。這一結果掀起了軒然大波。

“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年碩士研究生複試331逆襲390”事件衝上熱搜,引發關注和熱議。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成績落後的學生在複試中拿到90.86的高分,成功逆襲,拿到唯一錄取名額。有人質疑錄取過程有貓膩,還有人稱逆襲成功的學生為山東省濟寧醫學院教務處處長之子。

這些無限聯想,甚至是妖魔化的猜測最終都被闢謠。

3月31日深夜,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招生處緊急發佈聲明回應:經核查,複試程序符合規定,未發現複試過程存在違規行為,考試成績有效。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而對於網傳擬被錄取的考生陳鑫的所謂家庭背景情況,其本科就讀大學濟寧醫學院也發佈聲明進行回應。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此事到此似乎已告一段落,但對於“複試逆襲”“考研初試複試哪個更重要”“協和碩招390分不敵331分是否合理”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對此,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整個事件對北京協和醫學院來講,就是一場無妄之災。背後原因無非是兩個。

第一,公眾對研究生招生制度的誤解,簡單套用高考招生制度看研究生招生。

第二,公眾對公平公正的高度重視,同時,對分數之外的評價沒有信任,信心。

研究生招生不是高考!不要簡單以高考思維模式套研究生招生!更不能以初試成績説高低!

大學本科如果説是知識的學習,那麼研究生則是知識的生產,因此更強調研究能力如何。我國研究生招生一直都是初試+複試模式,初試只是考察知識儲備,但包括面試在內的複試更能全面考察一個人,尤其是研究能力,也是決定性的。因此,在最近的3年裏,即便疫情再嚴重,冒着風險也必須搞複試,原因也在於此。

初試只決定入圍資格,不是錄取依據!這是需要特別強調提醒的,國家線只是一個地板線,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公平,同時給招生單位留下餘地。因此一些學校複試線往往遠遠高於國家線,複試比例也經常放大到150%複試,一些學校甚至是200%複試,就是這個原因。

初試只是入圍複試的資格,複試才是研究生招生中決定性的一環,這是需要明確的。目前複試權重各學校規則不一,但為了遏制研究生初試應試化傾向,提高研究生招生質量,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特別提出加大研究生招生複試權重。

教育部對複試在總成績裏的佔比的要求是,30%~50%,越好的學校複試的佔比越高。在北京師範大學近期公佈的教育學部調劑方案裏,明確指出調劑生複試佔比為80%!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所以,複試的成績尤為關鍵。“錯誤的用高考套考研,分數為王”的想法,是對研究生錄取規則的不夠清晰。

考研高考化後,複試承擔着越來越重要的最後“鑑別”職能。考研高考化後,一些高分同學的確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一些理工科專業同學可能連實驗室都沒有進過,更不要説做實驗了,一面試就露餡,面試也往往成為這最後的試金石。

複試被淘汰屢見不鮮,筆試第一名被淘汰,此次也並非第一次,我們需要有這種基本認知與常識。即不要用普通高考招生套用到研究生招生上!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綜合整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7 字。

轉載請註明: 考研不是高考,複試定生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