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培優創始人張金榮在做“高考評價體系改革下的教培新機遇”的主題分享
芥末堆 11月30日 李海顏 報道
“強基計劃是名額到省,按省份分配名額,這樣一來強基計劃競爭壓力就比自主招生小很多,只需要在省內競爭就可以了。”
11月24日,在“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芥末堆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愛培優創始人張金榮帶來了“高考評價體系改革下的教培新機遇”的主題分享。
他表示,從2019年開始,高考分數出現了極大的通貨膨脹,高分段考生越來越多,700分上不了清北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與自主招生相比,強基計劃採用分省錄取的方式,整體而言,增加了各省學生被頂級名校選拔的機會。
以下為張金榮的演講實錄,略有刪改:
高考分數出現通貨膨脹,強基計劃增加了被名校選拔的機會強基計劃是今年1月,教育部正式發佈新的高考招生計劃,取代了之前自主招生,與自主招生主要有以下幾點核心的區別:
1.自主招生是一種純粹選拔人才的方式,後期進入高校後培養與高考統招的學生一致;強基計劃除了選拔之外更注重後端培養。
2.自主招生是全國性競爭,所有的參與自主招生高校提供自主招生名額,由全國所有學生共同競爭,誰強誰就拿得多一些;強基計劃是名額到省,按省份分配名額,這樣一來強基計劃競爭壓力就比自主招生小很多,只需要在省內競爭就可以了。
3.錄取方式有很大的差別。自主招生是降分錄取最多降到一本線,北大清華這樣的頂級高校也可以降到一本線;而強基計劃現在是高考佔85%,校測佔15%,乍一看數據似乎對考生不太友好,但綜合來看,實際卻不是這樣的。
我們統計了一下今年高考的數據發現,從去年開始,高考分數出現了極大的通貨膨脹,高分段考生越來越多,700分上不了清北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
基礎學科不等於文理類基礎專業,還包括高端芯片等新工科專業對於強基計劃,目前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誤區:
1.強基計劃是過渡性政策,很快又會調整。強基計劃是不是過渡性的政策,跟自主招生一樣很快會被調整?其實不是這樣的。強基計劃出台的歷史背景,泛泛地講是因為中美關係,官方的措詞是怎麼樣的?“絞殺與反絞殺”“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破解絞殺、卡脖子的關鍵七寸”等等,這是官方的定位。因為中美關係的變局、國際關係的變化,中國更加重視基礎學科人才的培養,而不是一些工程類人才的培養,這標誌着整個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階段,精英教育,以前中國教育是普惠教育,今年開始提精英教育。
在強基計劃出台之前,從2009年有一個拔尖計劃1.0,已經運行了很多年成果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是2.0時代,專業範圍和選拔的規模已經極大擴大了,把強基計劃定位為教育領域的基本國策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像之前只重視工程思維人才培養這其實是不夠的。
2.強基計劃限制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強基計劃是不是限制了學生未來的發展?一些學生和家長以及教育相關的從業者不理解強基計劃的招生培養方式,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之後對於其轉專業是有一定限制的,這是否限制了其未來發展,這個問題要分兩面來看;
第一面,如果這個學生僅僅把強基計劃當成自主招生一樣的錄取通道,看成升學的捷徑,確實會有限制。但事實上,從另一面來看,強基計劃不是面向所有學生的錄取體制和錄取政策,它是面向對於熱愛基礎學科學生的一個錄取選拔機制。這對於那些有志於基礎學科發展方向的學生來説是特別好的選項,可以理解為是頂尖高校的重點班,有貫通化培養的策略,像今年北大出了一些政策,北大的政策是本博最快6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當然肯定很難,但至少開了一個口子,對於想在這個方向發展的學生來説很有吸引力。
3.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是不是冷門專業?我覺得冷門熱門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強基計劃文件中明確提到,首先有文理類基礎專業,包括數、理、化、生、哲學、歷史、古文字等專業;實際上還包含了有高端芯片、軟件、新材料等新工科專業。所以把強基計劃僅理解成文理類基礎專業是不正確的。
4.強基計劃是屬於頂尖中學和競賽生的升學通道。強基計劃是屬於頂尖中學和競賽生的升學通道?這個觀念來自於自主招生時代和競賽強相關的招生政策。自主招生是全國一盤棋,湖南、湖北這些競賽實力特別強的省份拿到的名額特別多,近幾年湖南考入清北的數量是在逐年增加的。但統招投放的名額各個省份是穩定的,所以增加的名額從哪裏來,從自主招生來。強基計劃不再是這樣了,因為強基計劃是有一個特別主流的入圍通道,是什麼呢?高考成績,不再是學科競賽獎項。
強基計劃入圍是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高考成績,另一種通過競賽破格入圍。這是我們按照學科競賽獎項做的一個區分,國家集訓隊直接被保送不佔強基計劃的名額,加起來大概260人可以直接被保送。除此之外,其他拿到獎項包括金銀牌,從清北的錄取情況來看,強基計劃比統招分大概低15分左右,但是這個幅度與自主招生時代動輒幾十分的降幅幅度是沒有辦法比的。
但15分已經是很大的幅度了,入圍就不需要非要靠學科競賽獎項,拿到學科競賽獎項是很難的,全國每個學科取得銀牌以上的至多200人左右,還包含了前50名國家集訓隊直接保送的學生,所以強基計劃對於更多的學生,縣中的學生以及沒有實力搞好學科競賽學校來説是更加友好的。
5.校測分數權重較低(15%),所以只要搞好高考就可以了。光入圍是不夠的,強基計劃錄取時高考成績佔85%,校測佔15%,聽起來高考成績更大一些,很多人説搞好高考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進入圍線僅僅是第一步,參加筆試面試會難到讓你懷疑人生,有很多學生都是全國最頂尖的學生,進去參加校考時發現一道題都不會、看不懂。
很顯然剛才講了高考分數通貨膨脹已經特別嚴重了,高考考得相對簡單,這些頂級的高校二次選拔時難度肯定會非常高,考的內容不是課內內容,還會考一些偏競賽的知識點,但是難度達不到真正學科競賽的難度。所以,校測部分才更能決定最終錄取的結果,當然要先搞定入圍,入圍不了你連校測機會都沒有。
6.強基計劃投放名額少,機會不大。強基計劃各省投放的名額與往年的自主招生是持平的。持平證明什麼?自主選拔部分數據差不多。自主招生+博雅領軍錄取了1800多人,今年強基計劃高考和競賽破格錄取加起來共錄取了1700多人。
強基計劃培優帶來的強品牌背書效應其實強基計劃現在創造一個新的剛需,這個剛需全是頭部學生羣體,是學校的剛需。當然我們認為強基計劃畢竟是面向少數羣體一個政策,如果把它完全定為2C的市場,是非常小眾,但如果上升到學校就變的非常大眾,而且這些學校和學校中頭部學生,會影響更多的學生,有一個強品牌背書的效應。
學校本身就有這樣的源頭,從尖子生層面和學校層面是比較容易打出品牌效應,這代表一個出口的效應,你能做好高中、高考,考上最好的大學,這個出口效應是比較好的。
三效統一是什麼:效率、效果、效益。
這其實是一個市場,但是這個市場不僅僅只是強基計劃這個政策帶來這一波小羣體,而是金子塔尖的羣體,所以它對整個K12的市場會有標杆效益和帶動效益。
當然現在會看到很多人會進入到這個領域裏面來,越多的人進入會是一件好事情,所有人教學服務品質、服務技術手段會上升,讓大家對市場有一個更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