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建立大學的信息管理體系?這是我的完整方法論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經典

Matrix 首頁推薦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Hello 大家好,這裏是潤姐姐。

上了大學之後,紛繁複雜的信息,稍縱即逝的機會和無時無刻的決策是每個大學新生都會體會到的挑戰。可以説作為大家的學姐,我每天仍在各種消息的洪流中,為了保持自己決策的準確性而努力。那麼,如何提高自己在信息過載的大學生活中的決策能力呢?一個完善的大學信息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這裏的信息管理系統,是指一切幫助我們做好每天決策,把握每個機會的信息的管理方式。經過我多年的調整,它應該至少包括——日程規劃、學習加工、知識庫管理、信息源管理和存儲歸檔幾個方面,但又不僅侷限於此,因為我的信息管理體系仍在日新月異的迭代着。

一個好的日程規劃體系方便我們在錯綜複雜的任務中找到優先級;

一個好的學習加工規劃使得我們能有規律地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

一個好的知識庫管理方式會使得我們管理好所有對當下和未來有用的消息;

一個好的信息源管理方式會使得我們在保持信息不過載的基礎上最大化提高我們輸入的消息的有效性;

一個好的存檔和歸檔體系會使得我們隨時調用自己以前的工作成果為當下和未來的工作添磚加瓦;

那麼我們來一個一個來説好了。

日程規劃

上了大學後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是數不清的,一個好的日程規劃絕對不是讓你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儘量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我使用過許許多多的日程管理軟件,到現在是使用滴答清單,鑑於它優秀的對所有系統的兼容性和和微信的寫作能力。但是我們要清楚,工具本身只會對你的日程管理錦上添花,絕不會根本性改變一個混亂的生活體系,好的日程管理必然是自己心中有管理體系。

我們在做日程規劃前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或者説我們可以具體一點,我們這學期的目標是什麼?

我在過去的幾年每學期都會定下 3 個目標,之所以要強調 3 個這個數字,是因為這樣有限的目標才會最大程度地聚焦你的精力。同樣的道理其實也適應於月目標甚至周目標。這樣去追問自己,我的最重要的 3 個目標是什麼,會讓你明白自己最最想要完成的事情。

對於我目前而言,對我最重要的是我的科研項目,所以本質上所有事情都可以為它讓路。對於我在復旦的大一,我想保持好績點,我想好好學英語,我想做好自己的臨終關懷社團,所以我就直接推掉所有和這 3 個不相關的所以事情,我不會參加學生組織,不會和人出去聚餐,也不會參加雞肋的學校講座之類。之所以舉我的例子,我是説出能夠明白自己的優先級才是對於日程規劃最為重要的心態。

當我們明白了自己的優先級,就可以開始進行日程的規劃了。

這是我打磨出最為有效的一套日程管理的體系,包括日曆、清單和想法 3 個部分,所以任何工具只要能實現這些部分都是非常好的日程管理工具。

我們在每天的生活都會突發奇想出很多新的想做的事情,這些想法不應該被忽略,我都會記在一個隨手就可以摸到的小本子上,同時我每天項目的突發情況我都會隨手記下來,另外我每天早上還會在本子上大致勾勒下今天的形成。這樣一週下來,本子上就會記錄了我所有項目的 log 和我每天日程的完成情況。

這樣到了週末我就會把想法本子裏的一些想法和還需要後續加工的任務放進我的滴答清單。我在滴答清單的任務 list 裏會單獨留出來讓我處理後續想法的任務夾分別是——5 分鐘瑣事和參考消息。5 分鐘瑣事我一般會放一些可以立刻完成的小想法,比如查一下某個教授,淘寶買個什麼東西;對於參考消息我會放一些我暫時沒有辦法利用但是未來可能很重要的想法,比如我突然聽説某個暑研機會之類。其他還有一些不屬於 5 分鐘所以和參考消息的,我會直接放進收藏夾。

這樣我們到了週末就可以把代辦的一些任務,按照優先級高低去安排到日曆裏。這樣我們在週末就可以完成新的一週的行程。新的一週的行程也方便我們每天對着日曆去安排一天的行程。

所以這個日程管理體系就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閉環系統,是非常穩定可靠的日程管理體系。

學習加工體系

課內的學習和考試絕對是一場信息戰,能找到更好用的學習資料基本就在這學期的學習方面成功了一半。

當我們找到了所有我們需要的學習資料,我們要有好的管理體系去管理他們。

對於我而言,我有多台設備,所以不同設備一定會同步的就包括對於每門課單獨建立的一個文件夾。一般這個文件夾裏會包括所有的 PPT,所有參考書和答案,我的 project 和大作業。

這樣我們管理好了所有的學習資料,在上課的時候只要使用比較固定的筆記體系就可以非常好的完成學習的加工過程。

對於我而言,電子筆記和手寫筆記是我對於不同學科的兩種選擇。

對於記憶性的科目我一般直接使用 iPad 的《Notability》去記同時錄音。

對於一般公式推導性的課程我都是採用直接手寫記錄的方式。之後再用打孔器裝訂好放到夾子裏來收納。

知識庫管理

我從剛上大學開始用《印象筆記》打造自己的個人知識庫,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 1436 篇筆記,這些來自各種有用信息源的我的個人的數據庫極大地方便了我的決策過程。

我的印象筆記的結構是這樣的:

首先是一個 2020 年的筆記本組包括 ,, 和 。它們 4 個的各自用處是這樣的:平時我單獨開一個小項目的時候會在 裏建一個筆記,如果這個項目過於龐大,甚至是半年度或者年度的計劃我都會把它放到 裏面。而 和 會收納我隨時更新的 2020 年想做的一些事情。

接下來的幾個筆記本組分別是專業課組、計劃組、總結組和存檔組。對於專業課組我會收納教務、科研、coding 和英語這 4 個對我平時最為重要的筆記本。對於接下來的計劃,因為我是要出國讀博所以我從大一開始就會收納比較重要的出國留學信息放在留學裏,其次計劃素材是一些為了我們做計劃的參考資料,簡單來説比如我想在未來買新加坡買一套房子,我就會收納下在新加坡投資房產的人的經驗貼。

接下來是總結,總結裏包括我每個月的總結,年度總結,另外我的個人説明書。

最後是存檔,存檔裏有一些我重要的文檔文件,人脈裏我會用來存我非常崇拜的領英好友的簡歷,寫作素材庫是我為每篇文章單獨建立的各自的素材庫。

我覺得上面這種分類方式對於任何學科的學生都是非常適用的。

其次,除了《印象筆記》,我還會有專門放論文的《Mendeley》,專門放電子書的《Calibre》,以及專門的寫作管理《Typora》和《Ulysses》。

信息源管理

我對於自己的信息源頭是嚴格控制的,我目前每天獲取消息的方式是郵箱訂閲、YouTube、豆瓣、領英等。

郵箱訂閲是非常好的信息源極簡化工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訂閲:

大學、專業及 newsletter,國外的大學都會有自己的郵箱訂閲,方便我們跟蹤這個學校的動向。

行業、協會及 newsletter,比如我做生醫工的學術協會就會有自己的newsletter。

一些非常好的雜誌,我推薦——

Economist this Week

The Atlantic Weekl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IT Tech Review

Vault Career Guide

學術圈人士還可以通過 Google Scholar 去訂閲自己關注的學者的新動態。

YouTube 我看得比較多的學習博主推薦給大家——

Ali Abdaal

Linsay 説

Mariana's Study Corner

Maaaxter English

MIT OpenCourseWare

Matt D'Avella

豆瓣上我關注的都是在日本和美國旅居的精緻阿姨姐姐們。

領英上我關注的都是我崇拜的學術界前輩。

我每學期開學都會對我的信息源整個清理一遍,以保證自己不受到推薦算法的毒害。

存檔體系

我從剛剛上了大二意識到了存檔的重要性,所以開始建立自己以前工作的存檔體系。

我的百度雲作為我課內所有學習資料、我的書、視頻、創作,以前做社團管理的綜合備份。

我的相冊會放在《Google Album》裏。

電子筆記因為在《Notability》裏,所以我的電子筆記會直接在《Notabiltity》裏同步到我的《Google Drive》裏。

財務清單,我每個月會從微信和支付寶裏導出到印象筆記的財務。

所有代碼作業上傳 Github。

書評和影評寫作放進豆瓣裏。

Recap

可能還沒有開始做過信息系統管理的小可愛們聽到這裏就會覺得有點燒腦,我來為大家 recap 一下。

日程管理包括日曆,清單和想法三位一體,是可以現在開始準備起來的。

課內的學習工具不外乎學習資料和學習資料的加工,選擇自己的工具並堅持下去。

定期篩選對於自己最為重要的信息源,進行信息源的斷舍離。

等到文件多起來再開始考慮自己的文件的存儲和歸檔,按照類別或者項目作為單位進行歸檔。

那麼我的信息管理系統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你的是什麼樣子的呢?

喜歡這個篇文章和的話,不要忘了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對應的講解視頻,不要忘了點贊收藏加評論。

我是一個有格調的知識區 up 主,每週五分享我的數字生活和學習經驗,不要忘了 B 站、知乎、小紅書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