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橋僻壤多草屋
楊家雲明發洋財
中西合璧建宅院
五年打磨今猶新
凌橋楊氏民宅位於浦東新區凌橋鎮龍葉村吳家灣76號。由楊松林始建於1929年,1933年落成。一正兩廂一院落,場院寬大、佈局疏朗,是一座帶有西方元素的江南民宅。
20世紀初,浦東凌橋地區多為窮鄉僻壤。老百姓多靠租種田地為生,所住絕大多數都是茅草屋,楊氏民宅的落成使凌橋鄉村真正有了建造優良、用料講究、雕塑精巧、外形美觀的大宅院。
楊松林字雲明,生於光緒四年(1878年)。幼年因家貧未上過學。稍長即幫父母種田,農閒時外出做童工。因其水性極佳,被推薦到外國遊船當學徒,經過多年磨練,當上了船老大。當時不少在滬外僑愛好划船、賽艇,在蘇州河靠近外白渡橋處建有上海划船總會。楊松林憑着駕馭賽艇的高超技術和同外僑的良好關係,在划船總會謀得總領班一職。此後,他還擔任過上海舢舨廠總管等職。
為外國人打工的楊松林發了洋財後,就開始買田蓋屋,改造門庭。從1929年起,他在老家凌橋購入土地數畝,請人遵照浦東一帶流行的房型,設計了一套中西合璧的宅院。前後歷時近五年,耗資28000銀元(約合大米4000石),這座當時在凌橋首屈一指的楊氏民宅終於落成。
楊氏民宅佔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坐北朝南,杉木樁基,磚木結構,其平面佈局正房五開間,中為堂屋,左右兩側為次間或梢間(耳房),兩側有廂房,中間為天井。廂房有本色落地長窗,其上裙板木雕精緻。大門外面是傳統花飾的石庫門式樣,大門裏面做有柱式門斗,中國傳統樣式。
楊氏民宅東西寬24米,南北深20米,為獨宅四合院,宅前有清澈宅溝,宅後則為菜園。正門為牌樓式建築,上面三層都雕有邊框花紋,鑲嵌正中的磚刻門匾,惜在“文革”期間被毀。高大的正門為對開黑漆大門,飾以銅鐘式的銅環拉手,門框為高橋著名石匠胡關海精製的花崗岩石柱,細磨光潔、方菱出角。兩邊儀門各有一扇柳安木小門供日常出入。
一進正門,即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的門庭,上面雕有蝙蝠、蓮座等吉祥物和寓意深長的戲文。兩側是彎椽迴廊圍着約80平方米天井。水磨方磚鋪地。梁木是油光鋥亮的大架樑。正樑木上是銅皮環包的蓮升三戟(寓連升三級)的菱形圖案。中間對稱的四個銅圓環中,本有上樑吉語,現已難辨。三架樑和五架樑的穿楔上,正反面都雕刻栩栩如生的民間故事和傳統特色的花邊圖案。兩邊正房和偏房內都鋪着洋松地板、擱板。
正客堂、內廂房所有的15扇對開長窗門,都是材質堅挺的柳安木,上半部分是磨砂玻璃的格子窗,下半部分是刻有各類花瓶、插花、珍果的連窗門。門的上下都可自由脱卸,採用銅製門樞,拉手和插銷也為青銅。外牆的窗全是雙重的,外側是耐風雨侵蝕的厚杉木板窗,內裏則為一色柳安門磨砂玻璃格子窗。外牆以洋式水泥粉面,既牢固又耐用。至今80餘年,仍無一絲裂縫和破落,做工精良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