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收心”其實是家長“瞎操心”

南京市中小學今天正式開學了,各種“收心指南”在朋友圈裏瘋狂轉發。怎麼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情緒,以飽滿的狀態迎接新的學期?有專家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有專家表示,所謂的“開學收心”,基本上都是家長“瞎操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瘋狂補作業”怎麼辦?

專家:家長情緒容易失控,與其對孩子咆哮,不如自我反思

家長王女士吐槽説:“據娃説,寒假作業基本上已完成,還剩下一些七七八八的邊角料。我檢查了一下,果然沒説謊,小報沒完成,德育打卡沒完成,體育鍛煉沒完成,口語練習沒完成……想想我的小心肝又有點疼了。”

同一個世界,同一批趕作業的娃。家長林女士表示,這兩日,娃爸催娃作業,已經反覆崩潰了三五次,日日跟祥林嫂一樣:娃有時候自己在屋裏複習學習,但一進去十次裏面有七八次被抓偷偷幹別的事,不是偷偷看小説,就是手上拿個小人腦補劇情玩……是説他有童心有愛心呢,還是説他缺心眼?

“渣娃”倒是拉近了中年夫妻的距離感,鍛鍊了伉儷情深。林女士語重心長以過來人的口氣告訴孩子爸爸:“娃若開學就是晴天,娃若放假就是雨天,娃若瘋狂補作業就是開學前一天……不到deadline,絕不瘋狂。”

“很多家長開學前檢查孩子寒假作業的時候,發現了孩子丟三落四,這個時候很容易情緒失控。與其對孩子咆哮,不如自我反思。”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殷飛表示,所謂君子畏因,小人畏果,家長應該更多地關注原因。好好想一想,自己在陪伴孩子、指導孩子的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哪些觀念出了問題。有沒有坐下來對孩子的寒假作業做一個梳理?不要對結果過於焦慮執着,靜下心來反思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家長要提前打預防針嗎?

專家:威嚇、縱容都不對,要努力給孩子更多的積極暗示

“你的好日子到頭了,馬上開學了!”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把自己對工作的感覺類比孩子的學習,不去引導孩子享受知識所帶來的成長與成就,而是恐嚇孩子,甚至製造焦慮。還有的父母缺乏管理和引導孩子的能力,當孩子調皮時會用老師來威嚇孩子,“過幾天開學了,看老師怎麼收拾你”。這些都在不經意間營造了錯誤的情緒和對學習錯誤的認識。

殷飛表示,萬事開頭難。這個難更多的是指一個人情緒的準備。很多人做事拖拉是因為總感覺沒準備好,走不出第一步,下不了第一手,就這樣拖着再拖着,不到萬不得已不開始。開學了,要讓孩子感覺到一種期待,一種全新的起點,一個新的開始,創造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對開始新的學期是十分有意義的。開學在即,父母可以從知識、同學、老師、學科等入手引導孩子調整好入學情緒。

“除了恐嚇型家長,還有一種縱容型家長。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快要開學了,孩子馬上就要上緊箍咒了,就會縱容孩子讓他進行狂歡。其實這是好心辦壞事,孩子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狂歡而是逐步收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收心。安靜的生活不需要在喧鬧中拉開帷幕。”

殷飛建議家長,不要用孩子以往不好的經歷去恐嚇孩子,提前打太多的預防針。如:馬上開學了,這學期你給我表現好一點;不要讓老師再給我打電話了;你這學期上課要注意力集中;你這學期要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等等。這些提醒和預防針實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對孩子構成消極暗示。

家長要努力給孩子更多的積極暗示,如:通過這個假期,我發現你長大了,懂事多了,自控力也增強了,上學了一定能突破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積極暗示是對孩子的信任,儘管孩子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被信任的孩子會沿着這個目標不斷修正自己,越來越好。

孩子需要“收心”嗎?

專家:基本是家長“瞎操心”,焦慮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不少家長工作太忙,沒時間管孩子,又擔心孩子玩得太野了,開學不適應,心裏很慌亂。聽聽被稱為“問題孩子他爹”的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崇敏家庭關係學校校長詹大年的觀點,內心也許會釋然很多。

“‘開學恐懼症’是嚇出來的。  開學了,不需要家長幫孩子‘收心’。因為,那是多此一舉。” 詹大年表示, 到了學校,見到了滿臉關切的老師,遇到了活蹦亂跳的同學,孩子自然會收心的。您急什麼?  您別拿“刻苦”説學習,別拿“守紀”説學校,別拿“競爭”説成績。別把開學刻畫得那麼可怕。 您也別問孩子“假期作業做完了嗎”,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開學了,別再一次“總結”上個學期的得失,別給孩子提遙遠的要求,健康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教育即生長。您問過花草樹木“為什麼要發芽”了嗎?開學了,家長只需要問問孩子:“要幫你準備哪些東西?”其他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不説,您別管。開學就像開花,正常的事。 家長一緊張,孩子也跟着緊張。家長的焦慮會讓孩子不知所措。一個開心、自信、從容、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好。

來源: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7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學“收心”其實是家長“瞎操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