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將孩子培養成為"學霸"是很多父母都希望的事情,每一年高考結束之後,各省的狀元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
不少人認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父母肯定花了不少錢在培養。
而從今年46名高考狀元中可以發現,他們背後存在着一些共同點,而看到這些共同點,不禁要感嘆:學霸的養成,確實是從小學就開始"拼父母"的。但他們拼的不是父母金錢的給予,而是拼父母的教育方式。
46名高考狀元的共同點:學霸的養成,從小學就開始“拼父母”
1、父母尊重孩子的愛好,助於緩解壓力
很多人以為能夠成為高考狀元,必定是將自己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學習。但實際並非如此,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就表示自己有非常廣泛的愛好,閲讀、彈鋼琴和運動都是她日常減壓的一個方式。而文科狀元劉益涵平時很喜歡通過看電影來緩解自己的學習壓力。
學習過程中難免是會產生壓力的,所以壓力得不到緩解反而會適得其反,而且這些狀元的父母都注重孩子愛好的培養,因為良好的愛好能夠幫助孩子緩解自身的壓力。
而實際上引導孩子學習的同時也注重他們愛好的培養,這個過程中也是在培養孩子堅持、耐心和自律的優良品性,而這些其實都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2、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抓起
當問及他們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出這麼出色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回答稱:"靠孩子自覺,"而實際上這種自覺就來自於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像是重慶秋文科狀元劉益涵的父母是老師,所以就注重培養她的學習上的自律性,劉益涵自己也表示:"從小就養成了習慣,對於每天的作息時間,我都要求非常嚴格。"
而謝欣穎爸爸則表示自己在女兒小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閲讀興趣,他説到:"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的,她自己看了給我們把故事講出來。"所以長大之後,孩子的學習也就不用他們過於擔心了。
所以説,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孩子更快的投入到學習狀態中去,而且他們也更懂得合理的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這樣的學習效率也就優於常人。
3、聰明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江蘇的理科狀元時鵬揚在高考中數學獲得了滿分,而談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時鵬揚表示自己上課會充分理解吸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內容,而且會使得那個對的做一些拓展性的思考。
而謝欣穎也表示她自己從來不上補習班,她認為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專注於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對此她也説到:"上新課時一定要邊聽邊思考,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上課的專注和思考非常重要,老師講的內容不能只是記住,要理解,
所以説,出色的父母都懂得引導孩子自主的思考,這樣的孩子才能夠靈活的去學習,而不只是"死讀書"。
孩子的出眾一定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必須要及早的去教育孩子,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真正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陪伴着孩子一同前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