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一個人像馮道這樣,侍奉過多位皇帝,無論如何改朝換代,一直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由於他傳奇的經歷,也讓他在死後受到了非常多的爭議。
馮道劇照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馮道都效力的皇帝名單: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除了中原地區這些皇帝以外,他還曾經向遼太宗稱臣。呂布換過三個主子,就被張飛大罵三姓家奴,但是跟馮道比,簡直是小兒科,馮道德的主子用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了。
馮道不僅效力的皇帝數量為歷史之最,在歷朝歷代所擔任的官職也是數一數二的。他的仕途生涯早期就擔任了翰林學士、六部侍郎這樣的重要官職,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他始終位列將相、三師、三公等要職,屹立不倒。遍觀中國歷史,這樣的人沒有第二位。
馮道年輕時候畫像
除了換主子換的頻繁以外,馮道人生中一個非常重大的污點就是,由他一手促成了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使得中原地區的領土完整被大大破壞。
五代十國時期,契丹政權對中國虎視眈眈。而中原地區此時是兵荒馬亂的年月,無力抵抗。後晉高祖石敬瑭為了能在中原地區立足,企圖獲得契丹遼國的支持,而代價便是割讓燕雲十六州。馮道本人是一個親契丹派,與遼國關係非常好,這件事便由他本人從中勾結。
馮道曾和遼主耶律德光發生過這樣的對話,耶律德光問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他答道:“這個時代,佛祖出世也救不得,只有大皇帝您能救得。”其奴顏婢膝可見一斑。正是憑藉着這樣察言觀色的本事,得以讓他能夠在官場順風順水。
馮道出使契丹
中國古代對忠義二字最為看重,馮道這樣的人,毫無疑問身上是沒有什麼忠義可言的。後世對他的評價也自然都非常不客氣,自從馮道去世以後,可謂是惡評不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就是馮道老先生的頭號黑粉,“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予讀馮道《長樂老敍》,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
簡單翻譯,歐陽修覺得馮道這個人把不要臉的事情都做盡了。關鍵是還不知道自己不要臉,這種人也算是不要臉到姥姥家了。
馮道畫像
主編了《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對於馮道德評價要更深刻一些,“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大節如此,雖有小善庸足稱乎?”
早上可能還是對立陣營的仇敵,晚上可能就做君臣了,馮道的一生也的確有這樣的場景。馮道的政治生涯,算是生動地演繹了丘吉爾的那句“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
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説:“位極人臣,國亡不能死,視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
馮道
胡三省從三綱五常的角度敍説了馮道德不齒之處,正所謂君辱臣死,自己侍奉的朝代都覆滅了,大臣也應該守節赴死才是。但是馮道則不然,他守着的只有自己的富貴榮華。
清朝著名的理學家,曾國藩日日拜讀其著作的王夫之這樣評價馮道:“(馮)道之惡浮於紂,禍烈於(盜)蹠矣。”
這個評價就更狠了,把馮道比作了商紂和春秋時期著名的大盜,是大大的壞人。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名家,對馮道其人總是非常鄙視的。
古書中的馮道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馮道侍奉了這麼多主子,到了後來,任誰都知道他這個人沒有忠心。為什麼還能一直得到重用呢?十位皇帝,加上遼太宗十一位,其中不乏明主,難道他們全都這樣聽信讒言麼。
其實不是這樣的,能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利益使然。
事實上,馮道的優勢不僅僅在於他能察言觀色,還在於他歷經多年積累的人脈。五代十國,看似是兵荒馬亂,皇帝走馬觀花的換。但是雖然表面上皇帝換了,皇上身邊的心腹並不能全盤接管整個國家的統治,各個地方的行政官員依然是上一朝的人。
而這個時候新皇帝想要自己的命令上傳下達,就需要有一個熟絡官場人脈的人物。這個人,只有馮道。憑藉着這個本事,馮道這個千夫所指的人,才能在五代十國的宦海之中,幾經沉浮,依然為朝廷的中流砥柱。
榮枯鑑
除了做官以外,馮道本人還著書立説,寫了一本《榮枯鑑》,歷史上又稱小人經。此書專門詳述做官的學問,直至今日,仍有不少擁躉。
作者:拂曉神刀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