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修建了一座宮殿,為何不叫大唐宮,而叫大明宮?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可是,在西安大明宮面前,故宮是不敢用“規模宏大”這個詞語的。
因為,西安大明宮的佔地面積達到了3.2平方公里,等於320萬平方米,是故宮的4.5倍。因此,西安大明宮被稱為“千宮之宮”。
西安大明宮是唐朝的皇宮,始建於634年。那麼,唐朝為什麼要修建大明宮呢?
618年,唐高祖李淵定都於西安。我們知道,隋朝也是以西安為都城,並在西安興建了皇宮——大興宮。唐朝建立之初,沒有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而是繼續以大興宮為皇宮。只是在710年,唐睿宗李旦將大興宮改稱太極宮。
大興宮位於西安北部中央的位置。這一塊地方屬於低窪地帶,地勢很低。每到夏季,大興宮裏顯得炎熱而潮濕,住在裏面很不舒服。634年,監察御史馬周請求為太上皇李淵修建一座避暑的新宮殿。唐太宗李世民同意了。於是,這一年,唐太宗為李淵修建的永安宮正式破土動工。635年初,永安宮更名為大明宮。
大明宮修建後沒多久,李淵就去世了。李世民素來以節儉聞名,不願意為了修建皇宮而大興土木,隨即中止了大明宮的建設。20多年後,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居住在大興宮。李治本身就體弱多病,又因大興宮的潮濕而患上了風濕病,苦不堪言。為此,大明宮的修建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662年,大明宮恢復營建。那時候,唐朝經過貞觀之治的治理,國力雄厚,能夠動用的資源很多。因此,大明宮的建設非常迅速,只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就宣告竣工。唐高宗李治隨即搬進大明宮居住。
從此,大明宮成為唐朝的政治中心。據統計,包括唐高宗李治在內,共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長達200餘年。
大明宮位於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地勢很高。站在這裏可以俯瞰西安全城。大明宮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格局完整,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峯之作”。大明宮形成了前朝後寢、中軸對稱、三大殿、多重宮牆防衞體系、庭院佈局等建築風格,對宋元明清等王朝的宮殿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在修建皇宮時,都深受大明宮的影響。日本在修建平城京、平安京時,甚至直接對大明宮照搬照抄。
可是,為什麼唐朝皇帝修建的宮殿不叫大唐宮,而叫大明宮呢?
原來,大明宮的“大明”,與朱元璋創建的明朝沒有任何關係。這個詞的出處,見於《詩經·大雅》中的《大明》篇。《毛詩序》對此進行解釋説:“文王有明德,故天覆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唐朝皇帝將皇宮命名為大明宮,意思是要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樣勤政賢明。
因此,2000年3月30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的歷史題材古裝電視劇《大明宮詞》,所講述的就是唐朝武則天與太平公主的故事,而不是明朝皇宮故事。
大明宮建成後,在唐玄宗、唐德宗、唐憲宗、唐敬宗、唐武宗時期,曾經先後進行了規模不等的修繕。唐朝末年,880年,黃巢率領大軍攻入西安後,大明宮曾遭到嚴重的焚燬。896年,鳳翔、隴右節度使李茂貞率部進入西安,縱兵大加搶掠之際,還放火焚燬了許多宮殿,大明宮再次遭遇厄運。904年,梁王朱全忠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後,下令焚燬大明宮,這是大明宮第三次被焚燬。
經過這3次浩劫,大明宮蕩然無存,只剩下少許體積較大、搬不動的磚石類建築物,彷彿還在無聲訴説當年的盛況。
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宮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供遊客參觀。2014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大明宮歷史》《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大明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