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建校區太瘋狂,28所同步開建,最快的2021年開始招生。
河南大學
一、高校異地辦學的有20所,本地辦學的8所
1.異地辦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5,新建青島科教新城項目(一期),2022年完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新建青島國際校區);
天津大學(985,新建福州國際校區);
東南大學(985,新建蘇州校區);
南京大學(985,新建蘇州校區),2021年招生;
河海大學(211,新建常州新校區),2020年開工;
江南大學(211,新建宜興校區),2021年入駐。
西交利物浦大學(獨立法人中外辦學,新建太倉校區),2022年交付;
廣東工業大學(新建揭陽校區),2021年招生;
廣東海洋大學(新建陽江校區),2021年招生;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新建紹興校區);
安徽師範大學(新建合肥校區);
鄭州大學(211,新建洛陽校區);
河南農業大學(新建許昌校區(二期);
河南大學(新建鄭州校區);
蘭州大學(985,新建莆田國際校區);
青島大學(新建膠州校區),2021年開工;
四川大學(985,新建眉山校區),2023年招生;
武漢理工大學(211,新建襄陽校區);
西北工業大學(新建太倉校區),2021年投用。
28所高校
2.本地辦學
安徽農業大學(新建廬陽校區);
安徽醫科大學(新建新醫科中心);
南京農業大學(新建江北新校區(一期),2022年完工;
上海交通大學(985,新建醫學院浦東校區);
四川輕化工大學(新建東部新城校區);
蘇州大學(211,新建未來校區),2021年入駐;
新疆大學(211,新建新校區),2021年完成;
重慶工商大學(新建茶園校區)。
天津大學福州校區
二、教育部不支持異地辦學,是何原因?
上個世紀的80年代開始,我國的各高校曾經掀起過一波次異地辦學高峯,雖然拉動了當地的經濟和高校自身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都不太成功,導致所辦校區基本所剩無幾。
1.定位不太準。當時部分高校由於調查研究不夠,匆忙上馬,缺乏長遠考慮,校區沒有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
2.成本有點高。辦學需要高額的經費,這個母體不會出太多的錢,大部分需要地方出資,地方財政壓力比較大。
3.師資不穩定。大學需要很多有水平的老師隊伍,母體高校不會來太多老師,依靠當地力量很難吸引這麼多的人才。
河北工業大學
4.管理難度大。如果異地辦學就存在多方管理的問題,高校要管,當地政府也要管,容易造成意見不一致,影響辦學方向。比如河北工業大學,地處天津,隸屬河北,處於尷尬境地。
這些都是前車之鑑,因此教育部對高校異地辦校一直持保留態度,對申請的很少批准。
三、高校異地建校區如雨後春筍,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1.高校現有條件限制了擴張發展。
現在的高校跟30年前的不一樣了,以前因為辦學無經費,很多合資開辦了三本的獨立學院,為高校創收,現在已經走向了尾聲。
現在好一點的大學,無論是部屬,還是省屬的,都是經費充足,要想做大做強,更有影響力,必須要走出去,擴大學校知名度。
這個最成功的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了,因為東北經濟形勢走低,限制了學校發展,只從在深圳開設校區,着實火了一把。
東南大學蘇州校區
2、可以調節各省市教育資源。
我國高校資源配屬是不太平衡的,最多的省份江蘇省167個、廣東省154所、山東省152所,最少的西藏7所、青海12所,多的省份可以走出來,幫幫其他地域,
而且高校都在大城市,此次異地辦學的20所高校,選擇的都是二線城市辦學,提高了這些城市的人文度和知名度,也提供了人才支撐。
3.對考生來説,低20分拿個名校畢業證,它不好嗎?
有的家長一看什麼校區,以為又是獨立學院改換門庭,其實不然,絕大部分校區都有純正血統,而且能低20-30分(除了哈工大深圳校區),能拿到與母體一樣的畢業證,確實很有吸引力。
哈工大深圳
高校異地辦學現在勢頭迅猛,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