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而現在的社會,知識能夠創造財富,會讀書、讀書厲害的人比不會讀書、讀書差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
但是學霸是那麼容易養成的嗎?很多人認為學霸之所以那麼厲害,是因為他的智商高,那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
哈佛柯偉林教授,通過各種研究發現,能成為學霸的孩子確實是有共通點,但不是智商而是學習力強。
那什麼是學習力呢?
其實就是孩子的專注力、閲讀力和內驅力。
這三個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一起看看吧!
學習力的組成
專注力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自家的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有頭無尾的,每次幹一件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上課的時候聽着老師講課聽着聽着就走神了。
其實這些都是專注力差的表現:
一個差生上課45分鐘,他能東張西望個40分鐘,剩下的5分鐘勉強聽得進去一點。
而學霸上課45分鐘,每分鐘都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
這樣一節課下來,大家都知道誰吸收的知識多了吧。
那學霸的專注力是天生的嗎?
不是的,專注力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後天養成的。
怎麼養成呢?
大家可以參考下德國的教育,他們在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讓孩子學習摺紙,玩一些鍛鍊專注力的小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愛讀書
差生似乎天生就對書本無感,每次拿起書本不超過五分鐘就睡着了。
其實這個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各位差生的家長應該反省下自己:
家裏有沒有幾本適合孩子讀的書呢?
曾經有沒有和孩子一起讀過書?
有沒有帶孩子去圖書館看過書呢?
沒有對吧,家長自己都未曾想過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建立起讀書的習慣,孩子又怎麼可能會愛上讀書呢?
不僅如此,孩子的閲讀敏感期是在4歲到6歲之間,僅僅只有兩年的時間,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各位家長要好好把握。
內驅力
專注力、讀書力這兩個大家都知道,那內驅力又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就是自己內心驅動自己一定要達到某一個目標。
可以這樣説,差生不喜歡讀書,內心排斥讀書,即便被父母壓着讀,表面屈服了內心也是不樂意的,不是心甘情願的,所以學習出來的效果肯定一般。
但是學霸不一樣,他是發自內心願意學習、想學習的,並且希望通過學習考出一個好成績來。
兩者本質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被逼的,被推着走的,一個是自己走的,你説是自己走得快還是被人推着走走得快呢?
毫無疑問當然是自己走得比較快。
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缺乏內驅力的孩子,他不管幹什麼都拖拖拉拉的,都要有人催才肯動。
那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呢?
簡單一句話就是讓孩子有歸屬感、勝任感和自主感。
歸屬感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人認可、包容的。
自主感就是:有些事情不要直接給孩子做決定,而是讓孩子自己選擇。
勝任感就是:有些事孩子能做的事情就嘗試讓孩子去做,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能夠擔任事的人。
看到這裏各位家長是不是覺得自家孩子也有希望成為學霸呢?那就趕快行動起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內驅力,讓孩子愛上閲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