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中國古代政治專題》
【複習目標】
1、瞭解考試範圍內各個政權的建立及更替情況。
2、掌握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及秦朝、西漢、北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
3、對比理解並記住歷代王朝加強中央集權在中央、地方、思想方面的具體措施。
【專題內容】
【基礎回顧】
一、朝代更替
二、重要制度
(一)世襲制——夏
禹建立夏,禹的兒子啓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二)分封制——西周
(1)目的:為鞏固統治
(2)內容:?文章來源【統編歷史】,更多歷史乾貨,關注【統編歷史】
根據血緣關係和功勞大小,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宗親和功臣(分封的對象),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諸侯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進納貢物,平時鎮守疆土,服從周王調兵。(諸侯的義務)
(2)意義(作用):開發了邊疆,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分封制鏈接】:
●“齊魯大地”、“封邦建國”、“燕趙之地”、“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三晉之地”等稱謂都來於分封制。
●西漢初期,劉邦曾實行分封制,後引發“七國之亂”。漢武帝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頒佈了“推恩令”,解決了地方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
●西晉初年,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晉惠帝時出現了“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
●明朝朱元璋先後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三)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過程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它經歷了產生、形成、確立、完備、強化、衰亡的發展過程。
1、萌芽——戰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
(1)實踐:秦國商鞅變法,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理論歸納:戰國末期法家代表韓非子提出。他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他的思想後來被_秦始皇採納,成為秦朝的治國思想。
2、建立——秦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正式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君主專制,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國家政權的統治格局。
(1)目的: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
(2)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A最高統治者稱 皇帝;B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C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
經濟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作為通用文字)、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 。
交通上: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築貫通全國的道路。
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省),東至遼東(今遼寧省))。
統一東南嶺南地區,興修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江)。
思想上:焚書坑儒。
3、鞏固——西漢:
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文章來源【統編歷史】,更多歷史乾貨,關注【統編歷史】
政治方面:頒佈推恩令(主父偃的建議);建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察地方政治(監視地方官吏、豪強)。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建議)
文化上:在長安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以儒家的五經為教材。
經濟上: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 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4、完善——隋唐:
(1)隋朝:發展經濟,編訂户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2)唐朝:
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科目。
5、加強——北宋: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在中央,宋太祖採取分化事權辦法,削弱相權的辦法。
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行三年一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
(3)經濟上:取消節度使收税的權力;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6、發展——元:創立了行省制度。
(1)目的:為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
(2)內容:
在中央設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下設六部;設樞密使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台負責監察事務。
在地方上:A、設行中書省;B、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C、元朝在西藏設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事務。(西藏正式被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最早就始於元朝)
【監察知識鏈接】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併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
歷代王朝也很重視對各級官員的監視和監察:
●秦朝在中央設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西漢武帝在地方上建立刺史制度,由刺史監視地方官吏、豪強。
●北宋在各州府設通判,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元朝在中央設御史台負責監察事務,糾察百官善惡。
7、強化——明清:
(1)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政治上:在中央,廢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分封諸子為王,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軍事上: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把軍隊調動和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
司法上:設立廠衞特務機構。(標誌着君主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
思想上:八股取士。(危害:不講求實際學問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聰明才智;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近現代中國科技的落後。)
(2)清朝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
政治上:康熙時設立南書房;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乾隆帝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
(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它的設立標誌着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思想上:大興文字獄。
(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8、結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三、歷代王朝加強中央集權在中央、地方、思想方面的具體措施
文章來源【統編歷史】,更多歷史乾貨,關注【統編歷史】
【拓展延伸】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矛盾和影響分析:
1、基本矛盾和發展趨勢
一是皇權和相權的矛盾。其發展總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最後被廢除。
二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矛盾。其發展總趨勢是地方權力不斷收歸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2、 影響:
(1)一方面,中央集權制度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2)另一方面,皇權專制極易造成暴政、腐敗,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發展。
3、趨勢(特點):
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中央權力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4、學習啓示:
現階段的中國要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做好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有機統一,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真題專練】
例題: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影響深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秦始皇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説應用到全中國…他還通過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來實現經濟集中化。﹣﹣斯托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最先將誰的法家學説應用到全國?
韓非
材料二:秦漢時期的中央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維護“大一統”,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範、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大一統”之夢》
(2)秦漢統治者是如何“規範、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的?
秦:“焚書坑儒”;
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材料三:唐太宗常説“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學識為本.”唐太宗問魏徵:“何謂明君?”魏徵:“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太宗以為然.並説:“主欲知過,必籍忠臣.”
(3)材料三體現了唐太宗的哪些執政理念?請各舉一例説明他是如何踐行這一理念的?
執政理念: 重用賢才,善於納諫。
舉例:重視人才,唐太宗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為宰相,人稱房謀杜斷;善於納諫,魏徵前後進諫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賞識
材料四: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權柄,學士鮮所參決.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請指出丞相這一官職設立和廢除的朝代?
“帝”指明太祖;丞相是在秦朝設立、明朝廢除。
材料五:故宮導遊説:“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如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後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
(5)導遊所説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立標誌着什麼?
“偏房”指軍機處的設立;標誌着我國君主專制得到進一步加強。
(6)結束我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