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 共享優質教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程文琪 烏魯木齊報道

近日,記者從十二師教育局獲悉,在兵團第一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十二師《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榮獲一等獎,並將代表兵團參加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

近年來,在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的推動下,山東省教育廳、兵團教育局、十二師三方簽訂了《山東省對口支援十二師教育援兵團合作備忘錄》,青島市教育局與十二師教育局簽訂《山東對口支援兵團以教育信息化為重點推進教育援疆合作協議》,山東省教科院與十二師教育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入開展魯兵“互聯網+教育”的創新研究與實踐。通過“互聯網+遠程教育”,魯兵兩地學校打破了時空限制,同上一堂課、同步開展教研活動,真正做到“萬里一堂課,兩地共此時”,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我們介紹蒼茫遼闊的草原,他們介紹浩瀚深邃的海洋”

打造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 共享優質教育

《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課題啓動以來,十二師所屬的12所中小學與青島市12所中小學結為友好學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定期開展相關教學科研活動。2021年,兵團一中第十二師分校和山大基礎教育集團、青島實驗初中締結為友好學校,擴大了“互聯網+教育”的覆蓋範圍。

今年3月,來自十二師三坪農場學校的學生和上海、長沙、青島等地8所學校的學生跨越時空同上一堂課,在雲端教室中共同走進享有“海上科學城”美譽的“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成功將智慧教育跨區域用於實踐。

雲端課堂不僅僅是盯着屏幕看着老師講,在當日活動中,主持人通過互動答題、小遊戲、討論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共同進入課程內容,藉助校際聯動,引導同學們深入思考、多元化學習,各校學生既感到新奇,又爭相答題互動。屏幕中的講解員則活用鏡頭,帶領同學們通過鏡頭參觀了“遠望1”號測量船。

在十二師中學六年級三班的教室裏,同學們坐在座位上,等待着班主任為他們上一堂有趣的課。在教室正上方,兩塊大小一致的液晶屏代替了以前的黑板,老師馮海霞操作電子講台,將液晶屏開啓,一時間,屏幕上同時出現了現場和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三中學教室的實景。

“同學們,大家能聽到我説話嗎?”

“能!”兩地的孩子們用他們嘹亮的聲音回應老師。

在課堂後半段,又到了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兩地的孩子們互相介紹自己家鄉的特色,十二師中學的陳梓玉同學向遠在青島的小夥伴介紹了新疆的美食美景,重點介紹了吐魯番的沙漠和伊犁的草原;青島五十三中的同學介紹了海洋公園裏的各種海洋生物,十二師的孩子們被奇妙的海洋生物深深吸引。

陳梓玉第一次在屏幕上見到青島的小夥伴,她聽着青島的小夥伴繪聲繪色講述海洋故事,對青島這個海濱城市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她的夢想就是去一次青島,看看大海是什麼樣子,海水是不是真的那樣藍。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爸爸帶着陳梓玉去了一趟青島,她終於看到了傳説中的大海。

“同步課堂拓展了魯兵兩地孩子們的知識面和視野,同時,通過這種網絡教學形式,把山東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傳遞到十二師學校,讓兩地的孩子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馮海霞告訴記者。

打造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 共享優質教育

“除基本的平台搭建功能外,我們還採取了多種教學工具、教學手段為教師的課堂提供助力,進一步強化線上教學的互動性和有效性。”據十二師教育局工作人員楊琪介紹,如視頻牆可以同時觀察到班內所有學生的狀態;隨機選人、搶答器等工具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虛擬實驗可以在線上教室內模擬初高中所有類型的物理化學實驗,並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實現精準教學、精準作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

“教學科研的互聯、互動、互評,難能可貴!”

打造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 共享優質教育

每節“互聯網+同步課堂”後,魯兵雙方教師都會相互進行評課。雙方教師分別對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做簡要説明,指出優勢和不足,互相學習和借鑑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講課技巧,優化自己的教案,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建立由線上線下兩個空間構成的課前集備、空中課堂,二次集備、線下教學的課堂改革機制。經過不斷探索實踐,“互聯網+教育”模式已不僅侷限於山東與十二師教師互動,十二師各學校教師之間也可以進行“本土轉化,持續發展”。

正值星期五,104團中心小學教師桑娜有一場和青島棗山小學教師的説課互評。藉助錄播系統,桑娜和屏幕對面的老師可以進行視頻通話,在授課試講完成之後,互相進行點評,實現遠距離的互學互鑑。

“之前我們打磨一堂課,只有自己學校的教研團隊,如今藉助‘互聯網+同步課堂’,讓我們教學研究的觸角抵達海邊,在實時的交流中,我們互相取得了很多‘真經’。”桑娜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在線上和青島棗山小學教師互相評課時的情景。如今,她已經熟練使用錄播系統,順利完成與對方的説課、評課。除了單獨評課,桑娜也完成了幾十節“互聯網+同步課堂”授課。每一次線上授課完成後,她都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她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孩子們很喜歡青島棗山小學張老師的講課方式,這點值得我學習。下次授課的時候,作為輔備教師要提前和主備教師溝通備課,要充分了解兩地孩子的學情,根據學情備教材,一起解讀文本,一起設計環節。”

十二師中學理綜組備課組長黨楓告訴記者,線上聯合教研對他們平時課程設計很有幫助,“例如實驗操作部分,目前還沒有這部分的考察要求,因此學校並沒有設置相關課程。但隨着教學進度的加快,如果在未來考試中增加了這一部分內容,十二師中學就可以參考目前青島學校的教學模式,對自己的課程進行設計。”

“要讓魯兵兩地同享優質教育藍天”

藉助錄播教室和網絡技術,“互聯網+同步課堂”為魯兵兩地教師搭建了一個共研共促的交流平台,老師們可以同步進行教研、同步備課、同步上課,也為推動兩地教師快速成長提供了舞台,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十二師12所中小學在遠程教學方面已實現全覆蓋,結對學校已開設“空中課堂”600餘節。

除了《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獲兵團第一屆教學成果一等獎外,十二師中學《魯兵“互聯網+教育”助力教師專業發展》獲評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11項課題立項國家級“互聯網+空中課堂”課題並順利結題……憑藉空中課堂模式,由魯兵兩地學校教師共同磨合研討的多個小課題在師級、國家級評選中都取得較好成績。

十二師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國棟説:通過“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我們搭建了多模態的教學資源共享平台,建立了‘五位一體’教學改進驅動機制,構建了以問題導向、項目驅動、協同攻關的教學質量提升路徑,為教育對口支援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十二師入選全國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6所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互聯網+教育’新路徑,持續激發改革新活力,加快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全力打造兵團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近年來,依託“互聯網+教育”等載體,十二師開展專家講座100餘場次,30餘萬人次師生受益。藉助“同步課堂”在線上的充分溝通,魯兵兩地教師建立了穩定的教學互動渠道,得到了線下交流合作的機會。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每年邀請齊魯名師、教育名家到十二師開展小課題培訓講座;青島市教育局每年組織教育專家、骨幹教師赴十二師開展教師培訓並進行現場授課指導;曲阜師範大學每年選派專家教授來十二師開展“儒學名家送教”活動。

自烏魯木齊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勢逐漸突顯,在師生居家的情況下,十二師各學校通過“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線上教學和互動,保障了各學科教學和教研的順利進行。

山東援兵團幹部、十二師教育局副局長扈航告訴記者,“‘互聯網+教育’架起了魯兵兩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新橋樑,為優質教育資源輸送提供了可操作的新方法,為實現教育幫扶持久推進開闢了有效新路徑,打造了教育援疆的山東樣板。我們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擦亮‘互聯網+遠程教育’品牌,讓魯兵兩地的孩子們同享教育藍天,共向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03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魯兵“互聯網+教育”援疆模式 共享優質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