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科普活動變味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科普周活動中,不少科普專家走進校園、走上短視頻平台,宣講科學知識,播撒熱愛科學的種子。然而,也有部分培訓機構和商家趁機力推模型製作、電腦動畫、計算機編程等課程及相關賽事,並“承諾”考證、獲獎對升學有用。這樣的培訓及賽事往往自話自説、誇大其詞,看中的還是家長的錢包。這種赤裸裸的商業“吸金”運作讓科普活動走調、變味。
科普教育從求真開始,旨在點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發其想象力、創新力。這種教育難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的春風化雨,容不得拔苗助長。而以考證、獲獎為目標並與升學招生捆綁的功利化“科普”,已然失去了科普教育的精神內核和價值底色。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對兩者的育才行為產生“指揮棒”作用的招考評價制度,在這個基本問題上都來不得一點含糊,決不能讓只顧升學的功利心,損害孩子對科學的熱忱。
讓科普教育迴歸本真,不能指望社會培訓機構的自律自制,而是要規範各類考證、比賽,對忽悠、矇騙家長及孩子的虛假宣傳進行規訓和懲處。唯此,才能避免社會培訓機構胡亂作為,才能避免家長及孩子上當受騙。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培養一批批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創新人才至關重要,而這必須從孩子的科普教育抓起。只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接受到良好的科普教育,這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才會更有底氣和硬氣。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