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三國時代的形成,從外在表現上來看是“十常侍之亂”所引爆的,它是東漢統治的終結,同樣也是羣雄割據的開端。


“十常侍之亂”不是一次兩次的政變,而是在漢靈帝以及漢少帝、漢獻帝三任皇帝在位的時間裏出現的宮廷權力爭奪現象。

這些爭端的主角有三方勢力:外戚、宦官和士族。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第一階段:“十常侍之亂”的背景及外戚爭鋒


中國歷史上三次最為嚴重的“宦官之亂”,第一次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十常侍之亂”,其他兩個發生在唐代和明代。

“十常侍之亂”發生的端倪在漢桓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朝廷重用閹黨,分化朝臣權力,是君權與相權等其他權力的鬥爭結果,這在很多朝代都是常見現象。

而漢桓帝死後,因為沒有子嗣能夠繼承皇位,只能從藩王中挑選,於是漢靈帝就被過繼給了桓帝,成為名義上的兒子,這才即位。

這一點很重要,引出了這次角力的第一個主角,那就是靈帝的生母董氏,其所代表的勢力就是“董氏外戚”。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漢靈帝非常寵信張讓、趙忠等宦官,這一批人有十餘個,因為擔任“中常侍”,所以他們就是“十常侍之亂”的另一股勢力。

這批宦官有恩於皇帝,欺上瞞下,賣官鬻爵,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但偏偏靈帝對此不聞不問。

漢末爆發的“黃巾之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羣人“作”出來的結果,民不聊生,使得農民階層鋌而走險,紛紛起義。

漢靈帝終於在公元189年逝世,其子劉辯即位,史稱“漢少帝”。

劉辯和漢獻帝劉協都是漢靈帝的兒子,漢靈帝本意是想要立劉協的,於是就將其託付給了宦官蹇碩,而大將軍何進擁護劉辯。

大將軍何進所代表的勢力屬於何太后一方,何太后為少帝生母,是為“何氏外戚”。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何進成功擁立了劉辯,蹇碩失敗身死,這是宦官集團與何氏外戚的一次碰撞,以宦官失敗告終,於是這些宦官就有一些人轉而投入了“董氏外戚”的陣營裏。

這樣一來,“董氏外戚”與“何氏外戚”就變得公開對立了。


但問題來了,何太后是當今皇帝漢少帝的生母,董太后是漢靈帝的生母,但靈帝實際上是過繼給了桓帝,所以從宗法層面上來説,靈帝一死,董太后的地位就不合法了。

偏偏這個董太后還沒看清形式,在宦官張讓等人的鼓動下公開與“何氏外戚”翻臉,並且倚重其族弟董重,要設計殺死何進,進而奪權。

何進也不是傻子,他以“藩王王后”不宜久留京都為理由,驅逐了董太后,這在當時的律法、宗法層面上都是合乎道理的。

董太后在回藩的途中被何進毒殺,其族弟董重也在京都被何進滅掉,至此“董氏外戚”完全出局。

兩個外戚之間的鬥爭,以“何氏外戚”勝利而告終。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第二階段:士族落場,三方混戰


外戚一方只剩下了“何氏”一個,那麼它與宦官之間的矛盾就爆發了,畢竟如張讓等宦官的核心人物當時是擁護董氏外戚的,本來就是敵人。

但有趣的是,“何氏外戚”這一團體內部最重要的兩個人出現了分歧,互相成為了“豬隊友”。


何進作為大將軍,代表着“何氏外戚”在朝堂上的力量,但是他採納了袁紹的建議,想要徹底剷除宦官勢力。

何太后在宮中,代表着宗法層面上的皇權力量,但是她傾向於宦官,和之前的一些宦官聯合起來,把持住了後宮。

最好玩的是,何進和何太后並沒有決裂,都是一心想為自己集團謀利益,但因為想法不同,也沒有進行更好的溝通,就各自採取了行動,並且都沒有預見到這樣做的後果。

那麼,我們從階層上來説,這一次角逐中出現了新的勢力,那就是袁紹等代表的士族集團,他們是反對宦官最為堅定的集體。


何進因為無法説服何太后支持自己除宦的行動,於是就接受而來袁紹給他出的那個損主意,即請軍閥董卓入京,震懾宦官集團,並最終除掉他們。

曹操當時聽了袁紹這個建議的時候,不禁為自己兒時的這位夥伴感到智商捉急,他雖然也是堅決地反對宦官的一員,但並沒有這麼激烈。

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曾經得罪過蹇碩的勢力,他也曾暗中刺殺過十常侍中的首領張讓,但沒有成功。同時他自身也受到宦官的助力,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

所以,在當時曹操看來,宦官這一集團是有利用價值的,畢竟這些人身體殘疾,不會奪取皇位,只需要控制住或者除掉幾個首腦人物就行了,沒必要全都殺掉。

殺了一批,不是還得再招一批人嗎?何必費這個勁呢?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可見,士族階層其實內部也是分化的,只不過當時袁紹因為其家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影響力特別大,所以掌握着話語權罷了。

袁紹不知怎地就是痛恨宦官,就想滅掉他們全部,而何進也真的就接受了袁紹的建議,一方面請董卓入京,另一方面謀劃着如何殺進宮裏。

宦官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在何太后沒有力量庇護他們的時候,就假借何太后的名義請何進入宮,就此殺掉他。

從這裏也能看出,宦官集團實在是一羣烏合之眾,並不能洞察當時的處境,殺了何進一個人,怎麼面對之後其麾下的軍隊呢?

但巧了,何進也想着趁此機會殺入宮中,於是就將計就計去了宮內。

這一去就悲劇了,董卓還沒進京,何進這面就被宦官給殺了。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好笑的是,袁紹在外面等着何進的信號呢,結果就等來了何進的死訊,這可把他氣壞了,士族好不容易選了一個代言人可以利用,計劃還沒展開就夭折了!於是一怒之下率軍衝入宮中,見到宦官就殺。

根據一些史書記載,很多年輕人還沒長鬍子,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宦官,見到軍隊之後連忙脱褲子表明身份,可見當時的政局如何荒唐。

袁紹等人失敗之後,董卓也終於進京了。


然後這位被袁紹設計請來的助力,給袁紹等人當頭潑了一瓢冷水。


何進等“何氏外戚”的得勢是因為擁立了漢少帝劉辯,但董卓來了之後就廢掉了少帝,改立了宦官曾經支持的劉協,也就是漢獻帝。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這也就導致了袁紹等世家大族和董卓這種軍閥之間公然地決裂,曹操、袁紹等人紛紛出逃。

後來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各地開始以勤王的名義討伐董卓,三國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9 字。

轉載請註明: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