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親政後,立馬賜和珅白綾,那劉墉和紀曉嵐又落了個什麼下場
在封建王朝史上,開闢王朝的帝王都是有魄力的,並且會思考如何坐穩皇位,將自己打下的江山延續下去,但當皇位逐漸傳承下去,後人中未必個個都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物,甚至還存在有不少貪圖享樂的帝王,最終一代王朝走向沒落。
清朝則是我國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八旗上陣廝殺時也曾威風過,康雍乾三朝則是清朝逐漸走向鼎盛的過程,康熙帝能馳騁沙場,雍正帝保證國庫充盈,有政治手腕。
乾隆帝在前期雖然也做出過功績,完成了“康乾盛世”,但好大喜功,後期貪圖享樂,五下江南勞民傷財,並且因為全面閉關鎖國,清朝逐漸衰落下去。
和珅則是我國史上著名的貪官,乾隆帝雖然不至於愚蠢到看不透和珅,但他確實需要和珅辦事,而和珅本身也是有些才能,不僅僅只是懂得察言觀色,討好乾隆帝,因此逐漸成了乾隆帝最信任的寵臣。
乾隆帝做太上皇時仍然是將權勢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和珅的地位也因此達到了“二皇帝”的地步,連嘉慶帝都得忌憚幾分。
不過乾隆帝一死,和珅的靠山就倒了,從而被親政的嘉慶帝賞賜了白綾三尺,自盡於府上。並且因為從和珅府上抄出了鉅額財富,還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説法。
但和珅卻是清代吏治上的一個縮影,除了和珅貪,其他大臣都貪,見風使舵的臣子更是不少,然而嘉慶帝的政治手腕並不夠強硬,他以為處死和珅能夠威懾大臣,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和珅若是活了下去,説不定還能替嘉慶帝辦事。
那麼和珅被處死後,劉墉、紀曉嵐又是落得個什麼下場?在影視劇中,劉墉和紀曉嵐兩人所呈現出來的形象都是正面的,不過在真實歷史上,和珅與紀曉嵐的關係並非針鋒相對,反而是忘年交。
由於紀曉嵐在朝廷中不擁有實權,並且處世內斂圓滑,因此與嘉慶帝也不可能有利益衝突,和珅死後,紀曉嵐一直活到了嘉慶十年,並且八十壽辰時,嘉慶帝還派人送去了珍品,紀曉嵐死後,嘉慶帝則又賜白金五百治喪,親作祭文、碑文。
此外紀曉嵐與劉墉的關係也是匪淺的,紀曉嵐能夠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就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所舉薦,劉墉祖上數輩還都是進士出身,家族身世顯赫,因此就算和珅因受到乾隆帝的寵愛而位高權重,劉墉也可以選擇不奉承。
和珅對於劉墉的態度則是能拉攏就拉攏,能不得罪也就不得罪,劉墉最終也是善終,嘉慶七年時,嘉慶帝去往熱河,就把主持朝政的事情交給了劉墉辦。
1804年,劉墉在自己家中離世,去世前兩天,劉墉甚至還曾到過南書房值班,夜間招呼賓客飲宴。而嘉慶帝自親政起,在位有20餘年,最終也沒能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