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還跟着乾隆混得風生水起,民間都知道宮中有個“二皇帝”,不知還有個嘉慶帝。1799年2月7日,乾隆享受了3年的太上皇生活離世。“一代天子,一代臣”,清算前朝寵臣的時候到了。
和珅才替乾隆辦完喪事,就被嘉慶治罪。2月22日,和珅被賜自盡的時候,才49歲。那麼同為青龍寵臣的紀曉嵐怎麼樣了呢?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裏,乾隆、和珅、紀曉嵐是“無話不説”的好哥們,三人整天混在一起,吃喝玩樂好不痛快。但在真實的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紀曉嵐在朝中的真實地位也遠不如和珅。他出生於1724年,比和珅大了26歲。他小時候天才無比,所以自負得不得了。1748年還因為目空一切的態度,被取消了會試考試資格。
後來紀曉嵐的母親病逝,他又幾經波折,總算是會收斂了些,1754年考中了進士,先當了個庶吉士,1768年摸爬滾打到了到了翰林院侍讀學士。但是,漢人官員在清廷的生存環境惡劣,紀曉嵐屢次因言獲罪,或是受人牽連被貶謫。直到1776年,52歲的紀曉嵐才算穩定了這個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與屢試不第反被乾隆看中,23歲就開始平步青雲的和珅比起來,紀曉嵐可謂是“穩紮穩打”。因為紀曉嵐辦事還是有能力的,所以這之後他也升遷得很快。乾隆晚年擺宴席、南巡、避暑都要求紀曉嵐伴駕。1796年,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紀曉嵐終於當上了兵部尚書,後調為禮部尚書,雖然都是從一品,但是漢人官員能達到這種高度,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在當時,紀曉嵐已經屬於官位最高的漢人之一。不過這也是因為紀曉嵐在官場中多受打擊後,晚年學會了巴結他人,迎合皇帝的結果。但雖然他前期在文學成就上頗有建樹,但是晚年因受到清朝文字獄的巨大沖擊,他年輕的時候在文學上的志氣與精神已經完全消失。紀曉嵐從1773年開始,耗了14年的心血編寫《四庫全書》,但都是為了討好皇上,將凡是不利於清朝的史書全都銷燬了。後來的史學家看到《四庫全書》都不由搖頭嘆息,古中國兩三千年來的文化全都被“合適地精減”。清朝將明史也篡改了不少,這給學者們探尋真正的歷史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大部分責任都要算在紀曉嵐頭上。不過除此之外,紀曉嵐倒也沒幹過什麼真正傷天害理之事,1799年,嘉慶正式掌握了皇權之後,也十分器重紀曉嵐。1804年,紀曉嵐80大壽,嘉慶帝還專門贈賜珍品,朝中官吏、親朋好友全部都來祝壽,家中好不熱鬧。1805年,嘉慶帝又給他加封了協辦大學士和太子少保,同年病逝後,嘉慶帝不僅賞賜了500兩白金作為喪葬的費用,還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嘉慶帝給紀曉嵐的評價極高,“敏而好學”、“政無不達”,賜予諡號“文達”。一位漢臣,輔佐兩代清朝君主,都受到了極高的榮寵,這種待遇在清朝史上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