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學校育人方式變革”2023“星校(園)長、星教師”學術論壇日前在浦東新區東方江韻幼兒園(森蘭校區)和進才森蘭實驗中學舉行。多名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育人方式變革中學校的行動與思考。
圖説:高質量發展帶來的育人方式的變革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
誰説課堂上只有老師能對學生進行評點?嘉定新城實驗幼兒園大班教師秦燕的課堂上,五六歲的孩子像模像樣對老師評頭論足。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了一套中國功夫,秦老師不僅讓孩子相互評論,還親自上陣展示,請孩子們一同來為她提提建議。“除了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一顆中國心,我更希望每一位幼兒能夠在評價中學習、成長,讓評價本身成為一種課程,來推動每一位幼兒的發展。”秦燕説。
如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髮展?黃浦區海華小學校長陳菊介紹,學校打造了由10個研究所組成的“小海小華科學院”。在“地理美食營”親手製作美食,探索美食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在“空氣魔法社”動手實驗,瞭解空氣的奧秘;在“白大褂解密館”,通過模擬體驗掌握醫學知識,體會醫生的責任……學校以科學教育為抓手,注重素養導向下的創新人才培育,將五育融合的理念貫穿於課程中
如何通過大中小學段貫通,培養創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健建議,基礎教育應與高等教育聯手,打破階段性教育的壁壘,構建基礎教育的課業與高等教育的專業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定位、培養內容以及培養環境等方面制定課業與專業融會貫通的長效機制。進才森蘭實驗中學校長唐明介紹,依託“進才教育集團——同濟大學大中小思政一體化”項目,學校以“高行名師工作坊”為工作抓手,打通高行學區成員校之間的聯繫,統籌發揮集團化、學區化、與大學結對共建等辦學方式的優勢,探索建立區域層面一體化德育教育研究、管理、實踐等機制,打通德育課程、優化教學設計、探索全員育人新機制。
如何保護蘇州河支流河道?如何根據雲朵的形狀預測天氣?如何保護社區裏的土壤?長寧區綠苑小學的“優+生境課堂”課程將課後服務“搬”進學校附近的生境花園。學生們通過一個個驅動性問題,在真實多元的自然環境中實踐不同的任務。副校長周鶴珍介紹,學校着設計了學科主題活動周課程、校園美術館課程、項目化學習課程等等一系列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學、趣中悟”。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在致辭中強調,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最根本是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育人為本,其核心是“人”,要關注人是怎樣學習的,要關注人面對未來社會需要怎樣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讓知識聯繫生活,讓學習結合社會,讓教育迴歸本原。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教育學會、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伊頓紀德品牌、優教育協辦。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