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建院四十週年慶祝大會

暨商學院院長論壇

“論壇乾貨”回顧,今日精彩繼續!

昨日我們分享了11月1日上午

以及海內外商學院知名學者的精彩演講,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

在下午舉行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上

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領導,

以及國內知名商學院的院長書記們,

分享了哪些精彩內容。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12日,

就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組織承辦下

順利在浙大紫金港舉行。

在這場峯會上,

未來將共同貫徹落實

如今已過去近一年,

國內知名商學院在這方面的實踐

以及中國管理學科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

一起來看在此次

“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上,

他們的分享。

論壇乾貨回顧

(注:峯會分為兩大主論壇,今日分享“主論壇一”中前兩個環節的分享,第三個環節的分享明日推出)

01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環節一由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教授、IACMR當選主席張志學主持

陳曉紅:期待浙大管院繼續彰顯商學院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 陳曉紅

陳曉紅院士在視頻中首先向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建院40週年致以熱烈祝賀與誠摯祝福,並描述了她眼中的“浙大管院”。她説,四十載春華秋實,鑄就卓越。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自1980年率先成立科學管理系以來,一路繁花似錦,取得了許多開創性成績。比如成為國內第一批管理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創業管理博士點開亞洲先河;國家創新基地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球浙商研究平台國內領先;創建了一大批原創性管理理論,形成了“基於創新的創業”的管理學浙大學派,建設了國家“雙一流”學科等。

回望過去有底藴,展望未來有朝氣,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以德高望重的許慶瑞院士為旗幟,集聚了在學科領域開拓創新、繼往開來的一系列優秀人才隊伍,多年來在中國管理教學與研究領域不懈耕耘,為我國管理學的繁榮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面向未來,陳曉紅院士表達了對浙大管院書寫新輝煌的期待。新時代、新挑戰,她期待浙大管院繼續彰顯商學院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在培養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制度創新和培養有社會責任、有使命擔當的人才等方式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她期待浙大管院運用戰略思維洞察數字經濟時代的管理情景與顛覆性變革,立足中國解決現實問題,更加堅定地關注本土化的管理智慧,為全球貢獻中國的管理理論與實踐;弘揚先進文化與理念,點亮人文主義和企業家精神的光芒,推動人本主義情懷的管理,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白重恩: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需要我們共建學術生態環境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白重恩

“在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上,如今大家越來越有共識,但問題是如何做到?”白重恩院長首先在演講中開門見山地指出,要做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需要每個老師把服務社會作為研究目標,但老師們的工作很多時候都跟着“指揮棒(每個學術機構內部的考核指標體系)”走,如果“指揮棒”指向其他目標,我們的目標就無法實現。要讓“指揮棒”的方向正確,還需要整個學術生態環境的共同建設。如今,建設學術生態環境存在很多難處,比如學術評價高度依賴同行認可,學術期刊審稿、晉升時的推薦信都來自同行,然而每個人因偏好和視野不同,對研究的學術嚴謹性和實踐相關性等評價也可能不同,且目前並不是每個學者都在積極接觸社會,他們可能把學術嚴謹性放在實踐相關性之前。

白重恩院長表示,相對而言,管理研究有個好處是存在一定的糾偏機制。因為做管理研究的大部分老師都要去教學,且很多學生都富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比如MBA/EMBA學生,同時商學院的老師還會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比如給企業做諮詢,在這個過程中,糾偏機制就形成了,學生與企業的反饋,能讓老師們發現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的差距。當然,這需要組織文化的支持,如果組織不重視教學,或者去參加實踐的老師的話語權不如純學術的老師,那麼這個糾偏機制就無法發揮作用。

這正是當前全球商學院共同面臨的難題,尤其是在中國,問題更復雜。很多中國學者因不滿意中國期刊而偏向去國際上發表論文,但國外同行對中國製度背景的瞭解程度、對中國服務社會需求的瞭解程度以及價值觀不同等,都可能會影響學術評判。對此,白重恩院長提出,中國要有大家都信任的期刊,欣慰的是,國內期刊已在這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還需完善著作、案例研究、學科評估等其他研究成果的評價機制,比如是否有其他辦法鼓勵不同機構建立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用學科評估的一套制度來衡量所有機構學科建設的質量?比如像公司一樣把自己的學科與教育發展情況披露給社會,讓社會來評判等等。

吳剛: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實現“從跟跑到並跑”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二處處長 吳剛

“從跟跑到並跑”,吳剛處長對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國際影響力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他結合相關數據指出,工商管理非常契合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其國際影響力經歷了探索期、融入期、跨越期三大階段,目前已形成從以往的跟跑到與發達國家並跑的總體趨勢,其進步之大主要體現在發文數量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陸學者獨立在UTD期刊上發表論文,且擔任UTD24期刊編委的學者增多;很多領域方向上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已存在明顯的關鍵詞貢獻網關係等。

吳剛處長指出,要構建形成對百年變局下複雜新規律的深刻認知,中國工商管理學科要克服:引領性和原創性研究偏少;理論滯後於中國實踐,講好中國故事亟待加強;顛覆性技術對管理科學的新範式、新方法相對薄弱;多學科交叉融合有待加強等相關問題。而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顛覆技術的湧現,以及腦科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越來越多地使管理範式發生變化,未來有影響的管理科學研究,應該是數據驅動的、問題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的。

此外,吳剛處長還結合科學基金面臨的三大改革任務——明確資助導向、完善評審機制、優化學科佈局,為中國工商管理學科的未來明晰了方向。他指出,學者們要紮根於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本土快速成長的企業實踐,紮根中國文化傳統,開展負責任的、結合本土化情景的、服務社會的高水平原創管理理論研究,總結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他説,未來,人與機器人協同工作是趨勢,我們要認知AI對企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下如何實現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創新以及如何應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組織、個體、行為的影響,如何講好中國學術故事,這都是我們要面對的。他希望工商管理學者在研究微觀的同時,也要關注宏觀問題,加強科學研究的範式,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並完善成果應用貫通機制,幫助中國企業做大做強。

陳方若:商學院的行業研究探索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陳方若

陳方若院長在演講中首先對前面幾位嘉賓的演講做出兩點回應:一是白重恩院長提出的“指揮棒”問題。他説,國外有終身聘用制度,不嚴格考核,老師有很大自由度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而中國存在極複雜的評價體系,老師們始終面臨考核壓力,因此前面講到的生態建設特別重要。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是我們管理學院院長的使命;二是上午劉俏院長講到商學研究經常因為研究方法受到指責,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問題沒找對,大家把對問題的指責轉變成對方法論的指責。對此,陳方若院長認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問題會受到我們選擇方法論的影響,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隨後,陳方若院長向大家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的改革成就與行業研究探索,如學院將發展願景調整為“成為一所紮根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以“做一等學問,鑄一等人才,成一等事業”為使命,提出了“紮根中國管理實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完善經濟管理理論”的方針,並以“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為發展戰略;以戰略方針革新為出發點,安泰經管學院在2019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組建起多支跨學科、跨院校、跨學界業界的行業研究團隊。

他説,2019是安泰經管學院的行業研究元年,自此,老師們自發走出校門走向業界,在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零售、新能源發電、零售支付、奢侈品等多個行業進行深度探索,取得了累累碩果。如今上交的校門已向業界打開。此外,他還將交大行業研究院的成就歸納為四個方向:服務社會、服務政府、服務教學科研以及服務企業,並介紹了在這四個方面他們所開展的舉措。

02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環節二由《管理科學學報》執行主編、CSAMSE主席、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維主持

劉洪:學術標準國際化,研究問題當地化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 劉洪

劉洪書記在演講中介紹了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在“學術標準國際化,研究問題當地化”方面所開展的工作。他提到,南京大學在科學研究上以“全球化(SCI、SSCI)+當地化(CSSCI)”為路徑,一是在學術研究的規範化、嚴謹化方面,走國際化道路;二是在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和產生的影響及其評價上,走中國自己的道路,用中國的語言做適合中國情景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多年來在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的選擇和成果的應用上,一直保持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脈搏相一致。同時為了紮根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中國方案,總結中國經驗,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根據社會發展需要,適時搭建學術平台,教授們通過課堂的授課與企業家們打成一片,實現了產學互動;第二,政策引導,建立組織保障機制,改變了過去單一論文和三大基金為主要指標的導向,加入了社會服務等反映社會實踐效果的成果內容,並給予較高權重。此外,選派高水平的教授參政議政,一方面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提案,提交到會議,轉給政府相關部門,另一方面把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反映的問題帶到院裏,成為課題研究重要的來源;第三,活動常規化,實現官產學研融合。此外,從2000年開始,相關老師還參與主持各類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影響了中國十餘年會計改革發展。

總而言之,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在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上,主要抓兩頭:提倡發表國際、國內高水平文章,旨在提升課題研究的嚴謹性;鼓勵從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選擇課題方向作為研究內容,旨在立足中國大地,服務國家社會經濟建設。

馬曉彬: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大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馬曉彬

馬曉彬書記的演講分三個部分展開:新背景與新趨勢、服務社會的實踐以及思考與展望。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革命性顛覆對大學高等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比如知識的壟斷不復存在,大學的開放和知識邊界開放性將成為必然;產業結構的變化催生新的學科組織方式;知識更新的高頻節奏催生新的培養模式;市場對新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催生科研方式的改變;破解產業融合瓶頸,探索大學與社會深度融合已成為時代和大學之間可以選擇也必須選擇的道路。

所有這些對於大學提出的新要求,落實到管理學科也同樣存在。當下的國情,要求管理研究與教育一定要為社會服務,要有深度地與社會融合,並做好學科交叉,這是一大時代趨勢,我們必須跟上。在這方面,西安交大管理學院主要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國家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在人才培養上嘗試做交叉學科的培養,連續多年來持續探索“管工”貫通的本科生培養模式等;實踐應用上,追求學科交叉研究,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和需求,組建智能決策與機器學習團隊,開展大數據管理決策研究;服務國家上,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

對於未來,馬曉彬書記提出了三方面的思考與展望。人才培養層面,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後疫情時代+中美大國長期博弈+經濟雙循環”背景下,探索人才培養目標及模式的創新;科學研究層面,堅持“四個面向”,融入國家戰略,服務新發展格局,聚焦國家和社會管理領域的現實重大問題;國際品牌層面,以強強聯合為宗旨,突破引進為主的追趕思維,融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先進教育經驗與管理實踐。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推送預告

明日我們將繼續推送

“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

主論壇一第三環節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餘玉剛

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葉強

《管理世界》雜誌社社長、研究員李志軍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

的精彩分享。

敬請持續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99 字。

轉載請註明: 院士、商學院院長雲集的“服務社會的管理研究”峯會,有多精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