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耶魯大學校長:中國學生很聰明,但我更喜歡印度的,不帶任何歧視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耶魯大學是美國大學協會的14所創始院校之一,而成立於1900年的美國大學協會,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組織,其初衷是為加強和統一博士學位標準,現已成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學術性研究範圍最廣的大學組織。

耶魯大學也是八大常春藤名校之一,截止於2019年10月,耶魯大學走出了6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3位圖靈得主,此外美國史上,有5位美國總統是畢業於耶魯,因此有“總統搖籃”之稱。
在2019至2020年度,耶魯大學位列THE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世界第8名。
現今美國境內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是各國留學生的目標,而“留學生”一詞是起源於中國唐代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後仍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前往國外學習的學生。

據我國教育部統計,從1978年至2015年,我國走出國門的留學生累計達404.21萬人,其中佔79.87%的留學生畢業後回到了國內發展。
可耶魯大學的校長卻聲稱過,不願再招中國學生,中國學生雖然很聰明,但他更喜歡印度的,並且表明不帶任何歧視,其給出的理由是:中國留學生內向,多數會怯場,並且喜歡抱團,不太想融入其他羣體。

印度留學生則很外向,喜歡錶現自己,敢於説出自己的觀念,積極參加不同羣體舉辦的活動,創新方面也要比中國留學生強很多。
不可否認,大家通常喜歡外向的孩子,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合羣,等等,但人各有不同,從性格方面區分人羣,區別對待,甚至輕視內向的學生,又怎麼能説“自由”?

內向的孩子就真的創新差嗎?其實未必,有些學子就喜歡自己鑽研,更為踏實,不浮誇,必要時候也會很好的加入團體中,並不是完全沒有團隊意識。
事實上,有不少傑出的中國留學生從耶魯大學走了出去,如容閎、詹天佑、顏福慶、馬寅初、晏陽初、林徽因、李繼侗、楊石先、施汝為、陳嘉、王家楫、高尚蔭、唐耀、楊遵儀等。

其中容閎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留學生,也是第一位取得美國大學學士學位的中國人,後成我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組織了第一批官費留美幼童,而這批留美幼童中又不少是畢業於耶魯大學,如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的詹天佑。
這批留美幼童回國後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我國做出巨大的貢獻,另外在洋務運動中,容閎還參與創建了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

耶魯大學的校訓特別強調思想自由,其人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即人的自由與平等,那為什麼不能平等對待性格內向的學生和性格外向的學生?不管是來自哪國的留學生,其實都是帶着期盼進入耶魯,希望自己將來有所成就,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