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知道,數學是我們中小學最重要的主科,而且權重很大,高考是150分。數學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分數差特別大,高分的可以得140分以上,而成績差的只有十幾分,所以有“得數學者得高考“的説法。本人原來數學成績一般,可以説讓數學拖了後腿,感受也非常深。很多學生反映,上數學課時能聽懂老師的,一旦自己獨立做題,那就不得要領,做不出來。遇到考試時,也常常被數學拖後腿。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到底怎麼辦?如何學好數學在高考中得高分?
一、學好語文對學習數學有幫助。我覺得在小學時,對於應用題有些學生感到害怕,説白了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如果語文閲讀能力強,能充分理解數學題面的含義,是有助於解題的。而且語文成績越好,對數學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習能力會更強,因此一定要重視語文閲讀。
二、要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老師講課時,對於用到什麼知識點,用到什麼公式定理會很清楚,我們順着老師的思路去聽講當然能聽懂。但是如果讓我們自己去解題,除非題目跟老師講的例題一樣,我們依葫蘆畫瓢還是可以做出來的,但是一旦改變條件,我們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題思路,也不知道用到哪個知識點,也有可能因為某個知識點沒掌握而讓解題缺少條件,因此做不出題。
三、要學會總結,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老師講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我們自己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比如要解決一個問題,需要三個已知條件,而明面上只能找到一個已條件,另兩個條件必須通過其他已知條件推導而來,顯然這道題考的知識點就不是一個,而是三個。有些已知條件非常隱蔽,有時還要用反推的方法去發現已知條件。因此我們不能只會老師講過的原題,還要善於總結,對這種類型的題都有一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知識要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數學的學習前後是有很強的聯繫的,我們平時在學習時往往是學習完一節,做題就做這一節相關內容的題,包括單元測驗也是。所以平時做題和考試大家知道會用到哪個知識點,但是到了綜合複習考試時,題目往往不是用到一個知識點,有可能用到了高一學過的知識,有可能是幾何知識,還可能是三角函數知識,總之如果沒有一個整體知識體系,出來的題你根本就無從下手,不知道會用到哪方面知識,當然就解不出題了。
所以到了高三時,要對整個數學的知識體系有一個把握,知道他們的聯繫,這樣有利於解題。平時多刻意使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和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
五、加強練習。我曾經就吃過這個虧,自己做題太少,有時明知道用什麼知識去解題,結果自己在運算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導致後續題目進行不下去。即使硬着頭皮寫下去,因為前面的結果已經錯了,後面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答案的。因此我覺得必須有大量的練習,這一方面可以讓你見識更多類型的題,另一方面也讓你有更強的計算能力。
數學是中小學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基本上想考好一點大學,數學是繞不過去的,只能是想辦法征服它。大家對於數學學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