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4=5被老師打叉,小學生哭着詢問老師,數學老師認真審題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經典

有人説,現在的小學題越來越刁鑽了,有的題目簡直就像腦筋急轉彎一樣。其實只是好多的數學題,給的條件並不是那麼直接,學生如果認真審題的話,一般都能拿到高分。

但是,有很多同學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了,也能流利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自己做練習題時,卻總是碰見麻煩,同時導致考試中失去了很多不該失去的分數,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生的審題能力太差。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明和4個同學去看電影;買票花了20元;每張票多少元錢?

一個學生的答案是20÷4=5,老師卻給他畫了個大大的叉,為什麼呢?很明顯是這位學生沒有認真審題,因為小明和他的4個同學,一共是5個人,電影票花了20元,那每張就應該是20÷5=4元。

其實這些情況就是孩子平時做作業時沒有養成一個認真審題的習慣,其實數學不僅僅只是需要計算,它更多的是需要語文的閲讀理解。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只會計算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是要弄清楚題目的要求。

如一道數學計算題,如果學生做題匆忙,不認真審題,錯誤率往往很高;而數學應用題的題幹中,包含很多的解題信息和提示。只要掌握了題目中給出的信息,才能運用公式去解答題目。因此,認真審題是非常重要的!

經常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都挺好的,但是應用題總是做不對,這種情況就是閲讀理解能力有待加強的表現。對於數學的應用題,公式列出來了,計算就很好辦。不過需要學生把題目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來,根據要求去運用正確的公式。

但如果孩子養成了認真審題的習慣,那考試中很容易就能拿到高分,同時也會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好的行為習慣,會直接影響人的一生。那怎麼培養孩子認真審題的習慣呢?

三個步驟,提高審題效率

1. 讀題是培養認真審題習慣的第一步

學生審題的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幾乎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用手指着題目,和孩子一起讀,語速慢一點,咬文嚼字,讀懂題,如果孩子不明白,就再讀2-3遍。

這樣做的好處:在你指讀題目的時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能加強孩子對文字的識讀能力。小學生的識別和記憶能力很強,如果家長經常帶着孩子指讀題目,還能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量。

2.培養孩子動手操作幫助分析的習慣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進一步提高孩子對題目的理解與印象,因為行動和思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讀題讀得好相當於讀故事,而在讀題的過程中伴隨着實踐,效果會更好,如一根10cm的繩子對摺兩次,每段是多少釐米?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動動手,親自去搞清楚每對摺一次的長度,當孩子理解清楚後,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進步的誇獎。

3.讀的過程中劃重點、標記號

數學的應用題一般內容都比較多,給的信息也很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往往容易急躁,因此要求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劃重點、標記號,認真劃出重要的字、詞,在讀的同時,篩選出重要信息,有利於孩子準確把握題目的方向,提高做題的準確性。

習慣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養成。多指導,多鼓勵,使孩子一步一步地上路。科學地培養孩子的審題習慣,有利於提高孩子對信息的獲取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