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孟郊《烈女操》
在現代社會,一個家庭如果丈夫去世,那麼女方重新再嫁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逝者已逝,生者前行,活着的人生命還是要繼續。如果我們還拿什麼“陳朱理學”、“三從四德”來要求一個現代女性,那隻會是貽笑大方。女方如果願意一直守候着,那只是她自己的選擇,出於愛或者出於其他,而不該是其他人強加的要求。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為了愛情孤獨了大半輩子的“傻”姑娘鵝故事,她的名字叫做王玉齡。
王玉齡祖籍安徽,後來在湖南讀書,是民國有名的大美女,同時她家裏條件還非常好,母親那邊祖上從清朝開始就封侯拜相,到了她這一代自然也是從小錦衣玉食,從出生開始就含着金鑰匙。
只不過抗日戰爭一爆發,日軍的炮火可不管什麼富豪不富豪,王玉齡就算家裏再有錢,面對戰爭也只有選擇逃跑。看到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年幼的王玉齡一邊逃跑,一邊心裏恨透了侵華日寇,心裏也對那些保家衞國的抗日戰士們非常崇拜。
1945年,抗戰結束,王玉齡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著名抗日將領張靈甫。彼時張靈甫已經42歲,還結過婚,王玉齡則才剛剛17,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年紀,風華正茂,差距不可謂不大,但張靈甫可是抗日名將呀,這份光環讓王玉齡願意忽視掉一切不匹配,她就想嫁給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
王玉齡的父母一開始很反對他們倆的感情,不過面對愛情王玉齡的心裏是那樣堅定,誰也無法阻攔她的決定,郎有情,妾有意,別人再怎麼不看好也沒有用,兩個人就這樣走在了一起,在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潛的主持下順利完婚。
結婚之後,王玉齡和張靈甫過的非常甜蜜,當時張靈甫調去了南京,每天要帶着手底下的士兵進行巡視工作,但只要中間一有空,張靈甫就會立刻趕到南京城內陪王玉齡説説話,小兩口之間膩歪得不得了。
王玉齡不是那種只知道嬌蠻任性的大小姐,她的家教很好,所以哪怕當時她是所有軍區配偶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可大家都不會輕看她,眾人之間相處非常融洽。
1947年,已經懷有身孕的王玉齡去探望正在前線的張靈甫,但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他們倆最後一次見面。匆匆見面完畢,沒過多久張靈甫就戰死在了孟良戰役。才結婚兩年,王玉齡就成了寡婦,他的丈夫都還沒來得及看自己親兒子一眼就撒手人寰。
其實張靈甫在上戰場前就想好了,如果自己不幸身亡,嬌妻年輕貌美,自己可不能耽誤了她一輩子。所以他早就留了遺書,並且叮囑過下屬和周圍其他親友,絕不可以插手王玉齡的情感生活,更不能去阻止王玉齡改嫁,但王玉齡自己不願意。
1948年,王玉齡帶着孩子去了對岸,由於每個月到手的補貼非常少,她的生活過得相當艱難。為了能夠改善生活,撫養孩子成人,王玉齡選擇隻身前往美國求生,她白天讀書晚上打工,週末還要加班加點的完成功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玉齡最終在紐約大學畢業,併成功在美國站穩了腳跟。當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王玉齡立刻把她的母親和兒子給一起接了過去。在美期間,王玉齡年輕又漂亮,踏實又勤勞,聰明又伶俐,自然有不少人對她展開了追求。但是王玉齡一一謝絕了追求者們的好意,表示自己已經心有所屬。
儘管一直在海外生活,但王玉齡的內心還是惦記着自己的祖國。等到了晚年,王玉齡終於隨着回國經商的兒子住了回來。
有個詞叫做“近鄉情怯”,雖然用在這裏不太恰當,但是其中的心境是一樣的。王玉齡為了張靈甫終生未再嫁,可她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對丈夫當年離世的地方,直到2007年才動身前往孟良崮。
張靈甫雖然去世了,但王玉齡心裏卻沒有仇恨,她明白戰爭的殘酷,並且作為一箇中國人她也不一定認為自己丈夫當年就是對的,她認為只有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才是對的,因此在孟良崮她親手寫下了“和平統一”4個字。
而當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在孟良的山洞裏時,王玉齡表示:“也給我留一個位置。”
她是一個幸運的女子,但也是一個被命運無情捉弄的人。幸的是,她嫁給了自己青春期時熱戀的那個白馬王子,不幸的是,兩年之後他的丈夫就在戰場上粉身碎骨。她的餘生經歷了許多風雨,但自始至終都都是一個人挺過了那段艱難歲月,因為她的心裏已經住下了那位騎士,再也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她堅貞不渝,一生只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