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之外,高中階段和學前階段的教育工作同樣備受關注。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學前行動計劃》)和《“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高中行動計劃》)兩份文件,對下一階段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開展進行部署。據相關目標要求,到2025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5%以上,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92%以上。
學前:提升普惠水平
規範清理幼兒園名稱
提升幼兒入園率,提升普惠園比例,這是近些年來各地在學前教育階段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同樣,此次發佈的《學前行動計劃》也以2025年為時間節點,提出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目標。具體來看,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以上。
而為配合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和地方實際,《學前行動計劃》提出,要及時修訂和調整居住社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推動城市居住社區、易地搬遷安置區配套建設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幼兒園,產權及時移交當地政府,確保提供普惠性服務,滿足家長的就近入園需要。
下一階段,各地將實施幼兒園建設項目,有關部門將加大扶持力度,落實財政補助、劃撥方式供地、減免税費和租金等政策,鼓勵支持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以此逐步化解和消除學前教育“大班額”現象,防止出現新的無證園。
而為保障幼兒園的師資配備,《學前行動計劃》要求,各地要及時補充公辦園教職工,嚴禁“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同時,嚴禁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舉辦者通過任何方式取得辦學收益、分配或轉移辦學結餘。
針對學前領域的辦學情況,《學前行動計劃》明確各地區要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範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同時加大校外培訓機構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上培訓和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託管班等名義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以及其他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的培訓活動。
高中: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
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
與《學前行動計劃》同期發佈的《高中行動計劃》,對縣域普通高中在“十四五”的發展作出規劃。目標要求為,到2025年實現縣中整體辦學水平的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同時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
在消除大班額方面,《高中行動計劃》明確各地要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實施力度,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對現有的大規模學校,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訂規模壓減實施方案,積極穩妥化解大規模學校;嚴禁隨意撤併縣中,防止出現新的大規模學校。普通高中的新入學年級班額不得超過55人,新建普通高中學校規模不得超過3000人。
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馬學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文件的重點在於提高教育質量。“比如像消除大班額這一點,過去想提高入學率但受限於條件,只能按大班額的模式,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首先就要從班額上體現出來,用個性化、多樣化的小班教學來提高教育質量。”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為防止縣中生源過度流失,《高中行動計劃》特別強調要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推進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考試的招生錄取模式。同時要求教育行政部門不得擠佔縣中教職工編制或長期借用縣中教師。嚴禁公辦學校教師在民辦學校任教,需在2022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整改。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教師流動手續,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從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政策,再到面向學前和高中的行動計劃,今年的教育政策頻發,針對這一形勢,馬學雷將今年的教育政策風向概括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所有的政策核心都是圍繞這兩點而來的。我也希望明年以及未來的教育環境能夠更加公平,今年提出的各項教育政策在明年都能有更大進展。”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