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都門學,為科舉制照亮前程,探路人漢靈帝卻背上了“昏君”惡名
東漢光和元年,漢靈帝下令,在洛陽鴻都門設立新學,以書法、辭賦、繪畫、尺牘、小説為教授科目,由三公及各州郡舉薦生員,形成我國及世界上第一所專科性質的大學。
鴻都門學成立不久,招生規模就達到了數千人。漢靈帝對鴻都門學畢業的“藝術生”相當重視,授予他們州刺史、郡太守、尚書、侍中職位,甚至對優異者封侯賜爵。
鴻都門學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書法家師宜官和梁鵠。據説師宜官出門吃飯都不用帶錢,吃完了在店家牆壁上刷兩筆,立刻酒店生意火爆。等客人上得差不多了,師宜官就擦掉墨跡,想看再等下次。
梁鵠更牛,曹操把他當寶貝似的養在身邊。他的卧室、辦公室,到處掛的是梁鵠的書法,閒下來就用心觀摩,以至於把眼睛都累壞了,留下“太祖忘寢,觀之喪目”的典故。
相對於鴻都門學,太學生畢業後一般出任郎官見習,一段時間後才有資格試任低級別的官員,慢慢爬樓梯。刺史、郡守這種二千石高官,大多人一輩子也達不到,更別説封侯賜爵了。
因此鴻都門學被太學生深為嫉恨,也遭到士大夫們的集體反對,他們“皆恥與為列”,孤立了鴻都門學。這所創下世界第一記錄的“皇家藝術大學”,僅僅維持了十年,隨着漢靈帝的駕崩,也煙消雲散。
既然有太學,漢靈帝為何還要設立鴻都門學?文人士大夫們又為何那麼痛恨鴻都門學?鴻都門學引發的政治鬥爭
如果鴻都門學僅僅是一所專科大學,或許太學生們可以到鴻都門學學個“選修”,亦或者完全可以合併到太學。因為太學生們對書畫、辭賦等也各有所長,鴻都門學生員,原本也是儒生,甚至鴻都門學內懸掛的,都是孔子及其七十二門徒畫像。
怎麼看兩學都是同根同源,只是側重點不一樣,一部分人注重五經,一部分人注重藝術。所以,在國家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額外設立鴻都門學,並且突破官場制度擢拔,都是不合正常邏輯的行為。
不合邏輯的大舉動,必有深意!漢靈帝不顧朝臣反對,設立鴻都門學,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豪門士族集團控制下的太學,試圖另起爐灶,打造另一派政治勢力。
鴻都門學生員,跟太學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太學生都是豪門士族子弟,而鴻都門學的學生,都是寒門仕子,所有的蹊蹺都在這裏。
東漢政治最大的問題就是豪門士族集團把持朝政,他們與梁氏、竇氏、馬氏、陰氏等幾大外戚勢力勾結,架空了皇權。東漢二百年曆史,能獨立行使皇權的時間不到一半,皇帝主導朝政的時期,只有頭三代皇帝。
漢靈帝比較幸運,他在位期間,由於宦官發動政變,外戚竇氏早早交權,讓漢靈帝在即位第三年,就開始親政。正由於過早親政,他對豪門集團的掣肘,更深有體會。
東漢的官員選拔制度,沿用西漢的“察舉制”。可是到東漢,“察舉”已經成了豪門集團的內部遊戲,寒門仕子根本沒機會被“察舉”。所以,察舉成了豪門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太學也基本成了豪門士族子弟的鍍金場所。
漢靈帝一生做過多種遏制豪門士族的嘗試,其中鴻都門學就是其一。豪門士族當然不傻,一眼看穿所謂的“藝術大學”就是偽裝。這就是對抗的開始,也是漢靈帝不惜大大突破規矩,以高官厚祿顯揚鴻都門學的玄機。鴻都門學是漢靈帝的“科舉”
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經歷了秦朝以前的世卿世祿制,兩漢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後的科舉制。我們發現,每一次選拔制度的變革,對應的正是皇權與士族階級的權力分配轉折點。
世卿世祿制一切以身份説話,官職世代父子承襲,士大夫階層擁有對君主的反制,廢立一個君主,甚至弒殺一個君主都不算事。
察舉制幹掉了世襲,讓士族階級走向歷史前台,形成皇權與士族階級的共治模式。
九品中正制則是門閥士族集團的保護傘,形成少數門閥家族對皇權的掣肘。門閥集團正是豪門士族集團的升級版。
科舉制則打破了門第界限,選拔官員不再設門檻,完全憑一張考卷定命運,等於徹底幹掉了門閥士族的特權。從此,中國不再有門閥集團,進入一個平民士族階級與皇權共存的局面。
我們發現,皇權的獨立,乃至獨裁,正是隨着官員選拔制度的發展,越來越嚴重。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掣肘皇權的政治勢力,被一步步削弱和消滅。到科舉制時代,士族階級已經不能形成累世疊加的政治勢力,這就是明清皇權專制的原因。
漢靈帝雖然沒看到科舉制,但是他的鴻都門學思想基點,卻跟科舉制神合。
按照他的思路,一旦以平民士族階級為主體的鴻都門學,足以對抗太學時,朝中豪門士族集團將被稀釋一半。這些寒門士族官員,與豪門集團之間,沒有世代綁定在一起利益點,皇權就是他們唯一的依存。
久而久之,他甚至可以在寒門士族集團的支持下,完全廢掉豪門集團對太學的壟斷。這不正是科舉制的政治內涵嘛!
所以,鴻都門學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其政治意義重大,也從側面證明,漢靈帝絕不是一位昏庸懦弱之主,他對政治的思考力很強,也能拿出非常精妙的對策。
很可惜,天不假年,漢靈帝僅僅三十二歲就駕崩了,而且死得很突然,連更立太子的願望,都只能指望宦官蹇碩幫他完成。
史書沒記載漢靈帝暴亡的原因,我們也不好瞎猜,但是對漢靈帝被大臣們強加的“靈”字,卻可以做一些評述。
漢靈帝一生算不上出色,也犯過不少錯,但總的來説,“靈”這個惡諡不該屬於他。“不勤成名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似乎哪一條套在漢靈帝身上,都有點勉強,甚至名不副實。
説到底,漢靈帝恐怕是東漢豪門士族集團最痛恨的一位皇帝,他一生都致力於消滅豪門集團。比如扶持宦官勢力,廢掉宋皇后改立平民出身的何氏,第二次黨錮之禍,設立西園八校尉,重置州牧等等,件件瞄準豪門士族。
所以,這個“靈”字,寫滿豪門士族對他的憎恨。
不過,作為失敗者,漢靈帝受到這個待遇一點也不意外。我們向後看,四百年後,科舉制度的推行者隋煬帝楊廣,死後被諡了個“煬”,同樣在史書中被描寫成污穢不堪的傢伙。建議他們可以在地下搞個羣,找閻王爺集體伸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