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關於“催眠”的迷思與事實

  提到催眠,人們的印象可能是電影中光怪陸離的場景裏、催眠師們揮動着鐘擺,舞弄着各種手勢,肆意地操控着人們的心智。而被催眠者則被迫做出各種有違常理的指令,讓人不寒而慄。

  1962 年曾有一部紅極一時的政治驚悚片, “諜影迷魂”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男主作為戰鬥英雄回到美帝,卻原來已經被東方陣營深度催眠,變成了一個受控於東方的間諜。在片中,男主是通過催眠,被撲克牌操縱的,只要看到方片 Q, 男主就會被指令操控,成為政治恐懼的武器,做一些刺殺的任務。

  除此之外,催眠也常常被賦予神秘主義的色彩。有人説,催眠是治療一切精神疾病的妙方。甚至有人説,通過催眠可以揭露一個人的前世今生。

  那麼催眠真的是這麼恐怖又強大的事情麼?事實上,這一切,都是謠言。

  什麼是催眠?

  在 19 世紀初期,蘇格蘭著名外科醫生、催眠術的創始人 James Braid 第一次使用詞語 “neurypnosis” 來描述一種 “在類似於睡眠的狀態下中樞神經系統的麻痹”。這個詞語後來被簡化為我們現在常用的 “hypnosis”(催眠),源於希臘神話中睡神 Hypnos 的名字。

  現代理論中催眠的定義被不斷修改。目前,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是這樣定義催眠的:催眠是一種治療技巧,這種技巧是,通過一套預先設計的、幫助客户放鬆並集中注意力的流程,臨牀治療師得以向個體發出暗示,(個體會接受暗示)。

  也就是説,客户在催眠環境中會經歷一個高度受暗示的階段。催眠師在這個階段中與被催眠者交流、引導他們放鬆,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內在的體驗上,從而讓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師的“暗示”,影響被催眠者的感覺,情感,認知和行為。

  催眠療法(hypnotherapy) 也被公認是現代臨牀醫學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它並不像傳説中那麼無所不能,也並不是神秘莫測。

  催眠與潛意識密不可分。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思想過程有着清晰的意識。我們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有意識地做出決定,有意識地處理身邊的各種事情。

  然而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因素不僅僅是意識層面的內容,更大程度上是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是隱藏在意識之下的巨大的信息儲備,它幫助我們把一些想法推送到意識的層面上去。當我們憑空出現一些想法,那是因為潛意識下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思想過程。同時,潛意識也是我們記憶的儲備庫。

  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的暗示會越過我們的意識,從而直接與我們的潛意識進行交流。當由意識帶來的外在信息被屏蔽之後,這些暗示會觸發我們最原本最真實的想法和感情。

  催眠不同於睡眠。

  研究指出,催眠是處於睡眠和清醒之中的一種獨特的現象,是與其他形式的意識交替的一種狀態。催眠在許多方面都和睡眠的狀態不同,譬如腦部血管血流的變化,基礎新陳代謝以及快速眼動(REM,睡眠的兩個重要階段之一)。被催眠的人,並不是睡着了。

  有趣的是,由於被試者在催眠過程中可以自如地與催眠師交流、並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催眠狀態可能與自然清醒狀態更為相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被催眠”的狀態。

  催眠也可以簡單地被理解為身體保持放鬆、而精神進入高度集中的一種狀態。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也經常會進入到這種類似於催眠的情境中去。

  當我們感到無聊或無法全心投入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再比如説,當我們遭受了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創傷,我們也常常通過轉移注意力來緩解傷痛。這完全是由自我保護機制而引發的自然現象。

  不管是哪種方式,我們都可以短暫地從周遭環境中脱離出來,轉移思維,放鬆精神,來改變所處的狀況。催眠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放大了的這種自然的能力。

  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的。催眠的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接受催眠的那個人本身的特質。——因為催眠治療中,歸根結底客户要接受催眠師的暗示——那些人格特質中,比較容易被人、或者被自己暗示的人,比較容易被催眠。

  催眠,通過對客户受暗示性的利用,把客户引入到不同程度的催眠性“恍惚”狀態。淺層催眠(light trance) 能控制個體的肌肉活動;中層催眠(medium trance) 可以影響個體的感官和知覺;深層催眠(deep trance) 則可以進一步控制個體的思想和意識。催眠的程度越深,對個體的影響越強。

  由於不同的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催眠在個體之間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有關資料表明,能進入淺層催眠的人約有 95%,中層催眠的人約有 75%,只有 30% ~ 45%的人能夠被深層催眠。

  另外,催眠的發生與人們的意願密不可分。不願意接受催眠的人是無法被催眠的,而願意接受催眠的人也將更容易的進入催眠狀態。專注程度和智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關於催眠的 FAQ

  Q: 我在催眠的過程中是安全的嗎?

  A: 一般而言,催眠不會有危險性。你不會被要求做任何違背個人意願的事。如果沒有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也不會成功。

  但催眠師的不當引導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或者後遺症。通常包括出現疲勞、焦慮、恐懼、噁心、功能紊亂、產生性衝動或者反社會舉動以及其他無法控制的症狀。

  Kleinhauz and Beren 在一篇文章《催眠的誤用:精神病理學的要素》中提到一個案例。病人試圖通過催眠來停止其嗜煙成癮的症狀,卻由於催眠不當,在之後產生極度的抑鬱、焦慮不安,並一度產生自殺想法。

  Q: 催眠中的人是完全無意識的嗎?

  A: 不是的。被催眠者的自主能力仍然存在。他 / 她在整個催眠過程中保持對周圍環境一定程度的清醒。

  Q: 我可以記得催眠當中發生的事嗎?

  A: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可以回想起催眠中的部分經歷的。但特殊情況下,催眠師會引導被催眠者忘記催眠中發生的事(參見下一題) 。

  Q: 如果在催眠當中回憶起痛苦的經歷會如何處理?

  A: 在催眠過程中,催眠師可能會引導被催眠者召回曾經痛苦的回憶。如果,這個客户被認為不具備在正常意識下處理這些記憶的能力,這時,催眠師便會引導被催眠者忘記部分催眠中發生的事。

  Q: 人們會被困在催眠的情境中嗎?

  A: 不會。每個人都會在催眠結束後脱離催眠狀態,因為催眠狀態的人並未昏迷。實際上,這取決於被催眠者的意願。當催眠者決定脱離催眠情境,他 / 她將會逐漸進入自然睡眠狀態,然後重新被喚醒。

  Q: 催眠術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嗎?

  A: 絕對不是。不是每個人、每種病都需要催眠。此外,有時在一個催眠療程之後人們會覺得自己的症狀全部消除了,但那只是因為在催眠中人們放棄了全部的抵抗,完全讓催眠師控制了自己。這種症狀的消失只是暫時的,很快會顧態萌發。只有兩件事能夠真正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創傷,和長期艱苦的心理治療。催眠只是心理治療過程中可以選擇的一種技巧和手段,在適合的人身上,它能起到幫助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催眠對於幫助個體取得軀體和精神上的放鬆比較有效,例如失眠、焦慮、精神緊張。如果能達到深層催眠,對於局部陣痛和類似於哮喘,神經性消化不良等心身疾病的軀體症狀改善也有較好的療效。在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的治療中也較多使用催眠技術。

  這篇文章希望能夠讓大家科學地認識催眠,但我們希望又不止於此。世界上和“催眠”類似的傳説比比皆是。作為 KY 的讀者,我們希望你不會隨意相信對於一些人事的傳説;對不瞭解之事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批判,而是用理性而中立的態度,先去學習和探究。這樣的你,就一定是我們的好朋友了。

  以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86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關於“催眠”的迷思與事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