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顧愷之畫論
顧愷之所寫的畫論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有所記載,完整的畫論有3篇,分別是《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和《論畫》。通過這些畫論的理解和解析,我們便能看出顧愷之對繪畫創作的構思和想法。
顧愷之畫像
在上面的3篇畫論中,可以基本歸納出其中的中心意思,即傳神論、遷想秒得、以形寫神等等。“傳神”主要思想就是要重視對人物精神狀態的表達,用精神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思想。顧愷之認為描繪手彈奏五根弦的畫面雖然很細膩也很難把握,但是相比較描繪“目送飛鴻”的精神和內心又可以説是簡單得多了。同時在論畫中提出“以形寫神”的繪畫境界,就是強調人物的形態和神態都應該具備。“遷想”是指讓作者在對人物描繪的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對象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以此來進行構思和揣摩,從而達到自己想表達的效果,簡單地來講就是想象創作的過程。“妙得”就是指要巧妙地把握人物的內在的本質和精神。總的來説,“遷想妙得”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相互統一,同時要與自己所描繪的人物以及讀者的思想相互的融合。
這些理論事實上是從謝赫的六法論中延伸而言的,可以説是論點的先驅。後來經過顧愷之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漸漸地演化出屬於他自己的觀點,對後來的中國畫的創作和美學的思想觀點有着非常深刻的影響。
顧愷之是哪個朝代的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的繪畫大家,繪畫理論家,詩人。曾經擔任過參軍、散騎常侍等職位,出生在一個士族的家庭,多才多藝,擅長寫詩作賦,很深厚的書法功底,尤其擅長與繪畫,主要擅長畫人物的肖像、山水和飛禽走獸等相關的題材。
女史箴圖
顧愷之的在畫人物的時候特別主張要求人物傳神的效果,重視眼睛在傳神的體現,認為傳神的寫照正是在眼睛那部分中。他非常注意描繪人物的神情細節,從而來表現人物的狀態,在畫斐肖像的時候,在他的臉頰上添上了三筆,頓時人物肖像的神采煥發。
顧愷之擅長用周圍的環境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志趣等,比如在畫謝鯤畫像的時候,通過岩石和溝壑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興趣。他在畫人物服裝的時候運用遊絲的描寫手法,使得線條連綿不絕,就像是春蠶在吐絲,流水行地,非常自然跟流暢。
顧愷之的作品並沒有真跡流傳在世上。流傳到現在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都是唐宋時期的摹本。顧愷之在繪畫的理論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如今仍存在的有《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畫雲台山記》三篇畫論。在畫論中,他提出了“傳神論”、“以形傳神”等相關的論點,主張在繪畫上要極力表現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物性格特徵等等,主張通過多繪畫對象的觀察、體驗,通過聯想的方式來把握人物內在的本質,從而使得人物在形態和神態上處於同一種狀態。
顧愷之作品欣賞
顧愷之,東晉著名的畫家,出身於名門貴族,擅長於詩詞歌賦、書法寫作,有很多的才藝。他的繪畫作品和繪畫理論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使他在中國的繪畫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為人率真爽快,又有點痴呆,再加上他在繪畫和詩文上有很大才華,因此人們稱他為“三絕”,即痴絕、畫絕和才絕。
洛神賦圖
顧愷之的繪畫作品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都是後來用來模仿的作品,他的繪畫理論著作有《魏晉勝流贊》、《論畫》和《畫雲台山記》,為中國史上的繪畫創作提供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女史箴圖》原來是清代皇宮中的珍藏品,但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落到了英國人的手中。作品主要是根據晉代文學家張華《女史箴》為創作依據,主要是講婦女如何修身養性,修養自己品德的文章。該作品根據文章的段落內容來分段進行創作,跟現在的連環畫有點相似。這幅作品非常注重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表達。後來人們把這種素淨恬淡的線條,不加任何色彩的畫法手法稱之為“白描”。“白描”的畫法也稱為了繪畫的基本功。
如今所保存的《洛神賦圖》是宋代的摹本,但仍然還保留着魏晉時期的畫風,是最接近原作的作品。此圖是依據曹植的《洛神賦》來表達作者與洛神之間唯美的愛情故事。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發揮了他超高的想象力,非常有詩意的將原作的意境表現了出來。
顧愷之代表作
顧愷之,漢族、無錫人。顧愷之文學繪畫方面功底都非常深厚,擅長寫詩賦和書法,尤其和擅長畫畫。對於人像、佛像、山水等事物他都非常得精通,人們稱他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的繪畫作品,主要注重於傳神,他的繪畫風格為中國的繪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斫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洛神賦圖
《斫琴圖》是宋代爭先模仿的範本之一,又叫做《女史箴圖》。這個圖畫雖然沒有《洛神賦圖》那樣有名,也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在繪畫的風格上可以説是非常奇特的。此圖是根據西晉政治家張華的《女史箴》來進行描繪,主要是讚揚了各代聖女的高尚的品德和主要的事蹟,來告誡宮中的婦女要遵守禮節,主要自己道德的修養。這個觀念也一直影響到民間,民間女子同樣按照《女史箴》上面的規範來要求自己。
《洛神賦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畫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取材的內容,描寫了一段主人公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此卷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節來逐漸描繪出主人公與洛水大神的真誠純真的唯美愛情故事。展開畫卷,看到主人公站在岸邊表情十分凝重,一雙眼睛痴痴地望着洛神。洛神梳着雲髻,衣帶隨風飄揚,讓她有一種宛如天仙的感覺。畫中的洛神神態萬千,目光中顯露出不同的情感,顯得格外的逼真。
顧愷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作品,是以曹植的《洛神賦》一文為取材的依據,繪畫出作者對洛水之神的愛慕之情,以及人與神不能連結的惆悵之情。繪畫者將不同的情節放置在同一個畫卷上,洛神與曹植反覆出現了畫卷中,以樹林、山石、河流為主要的背景,將情節進行分割,同時又有相互連結的作用。
洛神賦圖
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雖然看起來像是人物畫,但是仔細上不難發現實際上大量的情節都是由山水畫來展開的。因為顧愷之是比較早就開始涉及山水畫的創作和理論上的寫意,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幅圖中部分山水畫的畫法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性的藝術表現。從線條上來看,圖中的線條非常有勁,表現力極強,色彩變化起伏不大,雖然結構比較單調,但是又極其富有裝飾性的感覺。
《洛神賦圖》是取材於曹植的《洛神賦》一文。主要是講述了主人公在經過洛水的時候,見到了洛水女神的愛情故事。文章中的主人公雖然對洛水有着愛慕之情,但是因為殘酷的現實,不得不選擇離去的故事情節,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傷感。但是在圖畫中,顧愷之卻將結局做了很大的修改,變成了一個讓人歡喜的結局,主人公和洛水終成眷屬,這也表現出繪畫者對現實還是充滿美好向往的。故事用連環畫的方式呈現在一幅畫中,將一個傳奇故事描繪的浪漫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