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波市教育局_教育新聞】
同學們在演課本劇《空城計》
課本劇演出現場
日前,海曙區鎮明中心小學的語文老師張優羣收到了家長的信息,説自家孩子不知怎麼回事,最近“沉迷”於研究《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還會主動去查一些史料,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這種反饋,該校五年級組的語文老師們已經習以為常了。自“課本劇演繹”活動開展以來,常有家長和老師分享孩子的“反常”行為。
其實,這也是該校在多年來將“表現性評價”應用於學生期末學業評價研究基礎上的再一次新嘗試,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創造類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凸顯出核心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
五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上,集合了四大名著的經典片段。學生們在課堂中,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武松、機靈聰明的石猴等性格鮮明的人物。但光是“認識”和“感受”還遠遠不夠,該校語文老師們想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從而更好地去領略文學名著的魅力。“三月份的時候,語文老師們在各自所帶的班級里布置了一份作業,就是讓學生選取四大名著中的經典片段,進行課本劇的演繹。”張優羣老師介紹。
接到這個作業,學生們熱情高漲,自由分成了幾個小組,人人蔘與其中。有的小組選擇了課本中的內容,有的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片段。然後小組成員進行協商溝通,根據角色與“演員”的適配度及“演員”的表演能力來分配角色,最後確定每個人的分工。
“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會承擔一部分的工作。比如在對《晏子使楚》這篇課文的編演中,同學A要查找春秋時代的歷史資料;同學B要對同學A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合,刪去與課本劇排演無關的資料後再進行分類整合;同學C則根據同學B的資料設計劇本;同學D負責準備服裝、道具;同學E負責撰寫‘活動計劃表’,並負責組織討論與排演。”張優羣介紹。
小朋友們十分入戲 對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每個小組都對人物和情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學生們的演繹,課文中的人物生動地走到了大家眼前,或機智,或勇武,或凜然,或懦弱……其他學生也在觀看錶演中真切感受到了課文中所描繪的精彩。
怎麼打分? 學生們自己説了算
在完成課本劇表演這一作業中,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展現出了表達、協商、合作等多項能力,迸發出了耀眼的火花。那麼,評價量表怎麼做呢?這是“非紙筆”評價的最大難題。
“這是一種表現性評價,不能隨便給孩子們賦分或者打個等級就解決了,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於是,老師們經過商議,一致決定讓學生來擔任這次評價活動的“考官”。
老師們在班上組織學生開展制定評分規則的“懇談會”,大家可以各自提出認為重要的考核內容。
“我覺得演技很重要,這決定了能否展現人物性格特點。”
“能不能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加一些創意性的表達很重要。”
最後,老師們把所有學生的意見進行了整合,理出了理解課文自主創作、劇本展示演繹人物、團隊協作有效排練這三個打分的維度,再在每個維度內設置了三個等級區間,這便是集合了學生想法而生成的“指揮棒”。“我們以每個班級為單位,全體學生當評委,嚴格按照評價量表,為每個課本劇打分。相信這樣評選出來的成績是最令人信服的,也是最能促進大家往更好的方向成長的。”
歷經9年實踐,表現性評價已自成一派
據悉,這場課本劇表演活動是該校踐行“表現性評價”探索的一個縮影。作為浙江省評價改革試點區的試點學校,自2014年開始,鎮明中心小學已經歷經了9年的實踐,每個學科都有了系統的表現性評價方案。
副校長楊宏介紹,語文、英語等科目在每學期都會設置類似“課本劇演繹”的表現性任務;音體美這類課程重在過程表現,每學期會通過“經歷+作品”的形式給學生進行評定。此外,學校還經常會開展跨學科的“微項目”式評價活動,比如在科學老師的協助下,學生們需要了解小鳥的習性和生活的必要環境,在校園裏給小鳥安家;在“帶着弟弟妹妹遊校園”活動中,學生們要繪製一張校園平面圖,併合理制定出一張“遊學”項目時間安排表。
“每一次的表現性任務,我們都主張讓學生共同參與評價,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家長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賦分。通過評價,孩子們能看見自己的成長,看到別人的優點,更能找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楊宏表示,聚焦學生的自由生長和自我價值實現,始終是學校評價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石,“學校推進表現性評價,就是要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和反饋作用,真正用科學的評價促進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