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與閉關鎖國有什麼不同之處

海禁與閉關鎖國

許多人都會把海禁與閉關鎖國混淆起來,實際上兩者有許多的差別。簡單的説,閉關鎖國是指不與外國往來,包括經濟、貿易、文化等眾多方面。而海禁是當時的政府為了禁止私人出海貿易而頒佈的政策。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從細微方面來説,海禁與閉關鎖國實施的背景不同。海禁是為了抵制沿海地區肆意掠奪的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是清朝為了抵制國內的反抗勢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外來侵略者的威脅。

其次二者的主要針對對象不同。海禁主要是針對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政策首先是針對沿海的反抗清朝統治的勢力,後來又用於防範日漸強大的外來勢力。

第三點是二者的具體內容、程度有所不同。海禁主要是限制經濟領域的發展,規定私人不得出海進行貿易,但是對來華交易的外商沒做限制。同時對於外界的先進技術以及物產,並未盲目排斥。而閉關鎖國政策,規定中國私人不能出海貿易,同時也對外國商人來中國貿易做出了限制。而且閉關鎖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文化、貿易等多方面。

最後所產生的危害程度不同。海禁的實施,影響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展,但是相比之下,海禁帶來的危害沒有清朝閉關鎖國的嚴重。而在閉關鎖國政策的指導下,清朝的制度、經濟、技術以及思想文化都遠遠地落後於世界。

總的來説,海禁是出於政治目的,對經濟進行一種順帶的封鎖。而閉關鎖國政策更多的是一種經濟政策,從眾多方面進行了限制。

乾隆帝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是國家為了所謂的自我保護而進行的,不與外界接觸的政策。它嚴格限制了我國多方面對外發展。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而閉關鎖國政策是從1757年開始的,當時乾隆皇帝頒佈了“一口通商”的聖旨。而乾隆皇帝決定實施此政策,一來是覺得自己的國家物產豐富,不需要與外來的國家進行貿易等方面的交流;還有就是為了防止出現中外勢力之間勾結的問題。

在當時,清朝的勢力以及影響範圍都比較大,所以統治者產生了一種自大的心理,認為自己無所不有。另外在乾隆的眼裏,雖然現在自己是強盛的,但是什麼事情都是有變數的。為了防止由於對外交往而帶來的危險,乾隆皇帝選擇先一步出棋,實行排拒外來勢力的鎖國政策,以此來降低由於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風險。

也許乾隆帝閉關鎖國這一決策的制定,有他獨特的立場與觀點,但是這一措施並不能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與之相反的,這些問題會成為潛在的風險,總會有爆發的一天。畢竟不能為了保護當地經濟的發展,讓其免受外來力量的影響;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繫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滲透,就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乾隆帝閉關鎖國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為中國與外界的交流建立起了一道厚厚的牆,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因為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導致中國在後期與世界脱節,遭受嚴重的屈辱。

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

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是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社會,其經濟模式就是自給自足式,與世界的經濟往來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説過,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與夷人互通有無。

康熙皇帝雕像

閉關政策最初的實施與清朝收復台灣有關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台灣的鄭經經常派兵騷擾沿海。當時清廷正忙於同北方的葛爾丹交戰,無暇顧及東南沿海,為了解除台灣的威脅,清朝實施海禁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出海,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起源。

閉關鎖國政策雖然起源於戰爭,但是其本質還是由封建經濟的屬性決定的。在封建時代,商品非常少,商業並不受重視,因此經濟的屬性是自給自足性。清朝實行海禁後,內地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用不着同海外進行貿易。

在乾隆時期,清廷完全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西方商人在廣州虎門進行貿易往來,整個龐大的中國,只有一個通商口岸。閉關鎖國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機會,逐漸落後於世界。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有多重考慮,清朝是滿人統治漢人,這種統治結構激起了很多漢人的反抗,而當時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華移民,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的一重考慮就是要隔斷國內反清勢力與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繫。雖然清廷有着這樣的考慮,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還是因為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並不是因為戰爭。


閉關鎖國的作用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實行的國策,其作用是維護清朝的專制統治。清朝的統治者是外來民族,低層的農民長期受清朝統治階層的壓迫,在特定的條件下會爆發起義。終清一朝,大大小小的起義有三百多次。

閉關鎖國時期乾隆圖片

閉國鎖國的作用就是阻止國內的反清勢力同國外的反清勢力結合。國外的反清勢力有兩種,一種是移民南洋的華人,這些華人中有很多是反清人士,他們在南洋集聚力量,試圖東山再起。西方的殖民者也想幫助漢人推翻清朝,以此來獲得一些利益。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危害了中國,但事情總是有兩面性,閉關鎖國的作用也是有的。在東南沿海,各種勢力都有,有反清勢力,有船商,也有海盜,還有西方的殖民者。這些複雜的勢力使得東南沿海很難安定,而閉關鎖國政策將這些勢力隔絕在國外。

閉關鎖國對中央財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清朝將對外貿易歸入中央,每年在對外貿易上可以獲得大量的收入。閉關鎖國政策還保護了國內的手工業作坊,西方的產品都是機器生產,成本低廉,如果這些商品進入中國,必然會衝擊中國的手工作坊產品。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的一大敗筆,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閉關鎖國一方面使得中國落後於西方各國,最後淪為了半殖民地。但另一方面,閉關鎖國也使得清朝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使得一些不穩定因素被隔絕到了國外。

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危機,使得整個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最後被西方殖民者凌辱。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至今依然留在人們心中,激勵着人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努力。

閉關鎖國時期乾隆劇照

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在當時雖然隔絕了國內反清勢力同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繫,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但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西方殖民者相繼入侵中國,中國屢屢打敗仗,簽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

喪權辱國的歷史教訓就是閉關鎖國政策帶來的,清朝相繼同很多國家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同英國簽訂的條約使得香港被割讓,同日本簽訂的條約使得台灣被割讓,同俄國簽訂的條約使得北方三大塊地區被割讓。

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有很多,比如不與世界交往就會被世界所拋棄。在明朝以前,唐宋元與世界交往,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到了清朝的時候,清廷將整個國家封閉了起來。到了清末的時候,中國的很多方面都遠遠不如西方國家。

當時西方國家的武器都是火槍火炮,而中國的武器是冷兵器,冷兵器對戰火槍火炮,自然是要失敗的。西方國家實施了工業革命,一些生產都是使用機器進行。而中國的生產都是作坊式生產,都是純手工的。在各個方面,中國都被西方國家超過,當時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裏就是最落後最愚昧的國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禁與閉關鎖國有什麼不同之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