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遠方親戚,可能對教育的觀念不看好,想讓他叫小孩高中畢業直接去工作,不想花10萬得個大專或本科。認為那是純粹在浪費錢。
周圍的人勸了好久,好像也沒什麼成效。
他只是在不斷地説,讀書無用論,沒讀書一樣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聽到這件事,還是感到挺悲哀的。
01
農村家的孩子能夠走出農村,絕大多數都得靠讀書這一條路
農村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不讀書能夠闖出一條路的,那就更少。
像和我同一個村子出來的人,真正現在在城裏定居的絕大多數都是讀書出來的。
那些初中高中讀完就沒有繼續讀書,選擇打工或者進工廠的,到現在都還在社會上游蕩,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
請注意,我説的前提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所以肯定也有成功的。
比我們讀書的更強工的也有,但是真的都是少數,天時地利人和缺了一樣,都不會達到那種成就。
02
讀書的成本實際上是最低的
如果説只是讀一個大專,三年時間花不了多少錢,每一學期的學費也就幾千塊錢,可能更大的開支在於讀書期間的生活費。
可如果孩子爭氣一點,自己知道兼職打工,給自己多賺一點零花錢,那麼家裏面需要操心的也頂多就是學費,而這筆學費顯然也用不了10萬塊錢。
所以,如果是擔心需要花費的錢太多而讀不起,就有點擔心過頭了。
三年時間的讀書,換來的是今後幾十年的發展空間,這難道不值得嗎?
如果只是打工,這三年確實沒有成本的支出,也賺了一點錢,但從長遠角度來説,一旦沒有合適的機會,那麼自己將終身在社會的基層混跡,這難道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結局嗎?
03
凡是看長遠一點,不要着眼於眼前的小利
讀書能給到每個人的,無非是更大的發展空間。將來的可塑性就會比較強,自己畢業之後走入職場能夠選擇的餘地也會比較多。
在選擇多的同時,自身的潛力挖掘也會更大。
職場的體系決定了剛開始進去的時候,工資不會太高,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工作經驗的增長,工資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這種發展相對於打工的單線條增長來説,顯然是更可喜也更樂觀的。
換個角度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沒有讀書去選擇打工,多年之後看到別人家的小孩讀書出來事業有成,自己又要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