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家長批改作業成常態,老師的作用是什麼?慣出了毛病,對孩子不利

如今,通信技術在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如教師創作的《家長羣》。如果你家裏有上小學的孩子,老師會讓家長給孩子的作業打分嗎?如果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會點名給家長組。聽起來很奇怪!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家長成“弱勢羣體”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簽字畫押”成為了時尚。作為家長,大家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老師的活兒都我們幹了,老師做什麼?”

這便是問題所在,老師的職責和義務就是教書育人,為孩子批改作業也是老師的分內之事。很多老師假借“家校聯動”的名頭,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轉嫁到家長身上。

作為父母,尤其是生活條件不太如意的父母,每一天單是掙錢養家就已經夠費勁了,還得花費大量的時間輔助孩子寫作業,對於部分學歷較低的家長來説,是一大難題。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家長上一天班,回到家中還要承擔本不應該自己承擔的事情,難免暴走。家長已經滿腹怨言,為何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呢?因為害怕孩子在學校被針對。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被命運扼住喉嚨。得罪了老師,和老師的關係鬧僵,孩子肯定會被差別對待。轉校是最優解,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為孩子轉學的實力的。

為了孩子,家長在面對這種現象時,成為了“弱勢羣體”,有苦難言,只能是苦苦支撐。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家長把老師“慣壞了”

自從有了微信家長羣,老師便不再是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領導”。為了讓孩子在老師面前更受重視,在家長羣裏的父母都成了“討好型人格”。

老師在羣內佈置一個任務,家長們爭先恐後的回覆,其中溜鬚拍馬的人不在少數,生怕自己回覆慢了,嘴不甜了,自己的孩子就受了委屈。

長此以往,老師便養成了一種優越感,雖然這種優越感的來由是一個謎。部分老師便會抓住家長愛護孩子的這種心態,對家長吆五喝六,頤指氣使。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自從有了家長羣,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孩子比學習,家長比財力,家長羣內烏煙瘴氣,這樣的教育很容易跑偏。

家長幫孩子批改作業,有其合理性在裏面,比如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孩子學習動態,孩子也能夠在這樣的形式中,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就是因為這樣的合理性,家長們在潛移默化中,把這件事情當成了理所應當,老師當然是樂見其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家長批改作業的弊端

對老師來講:01 在家長批改作業後,老師驗收不過是走個流程,僅僅是看一看家長有沒有簽名,便萬事大吉。不僅不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還容易心生懈怠,在教學工作上不思進取,敷衍了事。

02 盲目樂觀。自己的分內事都被家長做了,自己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最可怕的是部分老師生出一種“家長學生很輕鬆”的想法,變着法兒地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學沒學好是一未知數,家長肯定是嚐盡苦頭。

03 責任感缺失。老師這個職業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為其代表着一份責任。現在工作都交給家長來做了,家長一簽名代表自己對學生便不負有責任了,這樣的行為和“甩鍋”有什麼區別?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學生層面:01 容易養成依賴心理。反正老師佈置的作業大都是家長幫忙完成的,即便中間有什麼問題,家長也都會幫忙解決,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02 由依賴到應對挑戰的能力缺失。老師佈置的作業中有什麼比較難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空下了,心裏想着反正過後爸媽也會幫忙修改。隨着學業的進行,家長總有幫不上忙的時候,孩子卻沒有靠自己度過難關的能力和勇氣。

家長層面:01 影響工作狀態。老師拍腦袋決定學生的作業量,家長在下班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幫孩子批作業,身心俱疲。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02 不利於親子關係的推進。試想一下,家長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絞盡腦汁為孩子批改作業,本就怒火中燒,孩子有時候轉不過來彎,家長便更加惱怒,不破口大罵就算不錯了,哪裏還顧得上維繫親子關係。

家校聯動是教育孩子的最合理的方式,但是讓家長批改作業不是!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家長和老師積極地進行溝通,掌握孩子動態,督促孩子學習,而不是替老師幹活兒。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你對於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1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沒有及時批改作業。老師在家長小組裏點名批評他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