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導語

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讓不少家長感到苦惱,孩子平時上學向來都是作息規律、習慣良好,可是這幾個月孩子就''原形畢露'',在家待久了,孩子難免會養成一些懶散的壞習慣,這些都是微習慣長時間積累所帶來的結果。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孩子的壞習慣從何而來?

很多家長都很納悶,明明成天都在教訓孩子,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孩子改掉惡習,孩子為什麼總是改不掉這些壞毛病?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疫情在家也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明明剛放假的時候孩子還會主動收拾房間、疊好被子,可是現在孩子卻懶得不像樣,每天起牀後花一分鐘不到的時間來疊被子都不願意了。原來好不容易教會孩子疊被子,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保持這種好習慣呢?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首先,壞習慣對孩子來説''省時省力''。

有時候疊上衣服要花上很長時間,最後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孩子自然不願意做。孩子在家時間一長,基本處於放鬆的狀態,沒有了學校老師的監督和有規律的生活氛圍,很容易養成懶散的態度。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其次,父母的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力大。

有時候孩子的壞毛病很有可能來自於父母,有些孩子會學着父母躺在牀上玩手機、吃飯看電視、熬夜等等,等到家長責罵孩子時,孩子會反將一軍:''你們都可以這樣,為什麼我不行。''在生活上,父母如果沒有把言傳和身教相結合,將很難真正規範孩子的行為。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最後,因為孩子沒有意識到壞習慣帶來的不良後果。

孩子在習慣的培育上常常顯得很固執,這是因為孩子只圖一時的便利和舒適,卻沒有意識到不良習慣會造成危害。

就比如不刷牙會形成蛀牙、不好好吃飯容易引起腸胃病、躺着玩手機會近視等等,孩子通常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壞習慣已經在身體裏埋下了''隱形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壞習慣的源頭通常都只是孩子一時的貪玩或是懶惰,可是一旦孩子養成了習慣將很難根除,尤其是現在孩子即將復學,如果這些毛病不及時改掉,等返校以後更容易出現''副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假期綜合症,這樣孩子將要花更長的時間來調整狀態。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目前這段時間是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瞭解一下行為轉變的''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它們分別為:提示、渴望、簡化、獎勵。

通過這四大定律,在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同時還可以養成真正的好習慣。

第一定律、提示:

家長首先應該提醒孩子,為什麼要改掉壞習慣。如果語言對孩子的約束力低,家長就應該及時採用生動的例子或是科普視頻來''提示''孩子改掉惡習。疫情期間,''洗手''成為了所有人都必須養成的習慣,為此各大網絡平台和媒介都推出了科普視頻,這也是一種''提示'',家長可以巧妙借鑑,可以給孩子常見的地方貼一些小卡片,隨時提醒孩子。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第二定律、渴望: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玩手機遊戲?原因就是家裏每個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到處都有打遊戲的機會,孩子難免會''惦記''。因此,要讓孩子停止渴望,首先就要減少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或是嚴格控制玩手機的時間。

第三定律、簡化:

要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並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如果過程太過繁瑣,家長可以適當做些簡化。就好比孩子疫情在家''賴''上了電視,家長就應該一天天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幫助孩子慢慢地改掉愛看電視的習慣。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第四定律、獎勵:

在孩子主動整理房間、做家務、及時完成作業時,家長都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獎勵,給他們一些養成好習慣的動力。

好習慣的養成也需要藉助外力,否則僅憑孩子一個人的力量,好習慣很難得以鞏固。在這樣的''超長假期''中,家長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運用以上四大定律幫孩子恢復最佳狀態。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總結

孩子宅家時間過長,難免陷入過度放鬆的狀態,這時候孩子更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因此,家長在家也應該培養孩子的規則感,以身作則,哪怕放假在家的生活也應該要有規劃,不能太散漫,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就能夠避開假期綜合症的困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4 字。

轉載請註明: 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幫助孩子改掉“超長假期”慣出來的壞毛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