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曹操的兒子嗎 身世之迷究竟如何

劉禪因為投降魏國時,説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而揚名天下。人們樂此不疲地評價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埋汰他的無能懦弱。此外,對他的身世之迷也是諸多探索。

曹操

大家都知道劉禪是蜀漢後主,理所應當是劉備的兒子,不然劉備為什麼讓他繼承皇位。但是又有人抗議説劉禪是曹操的兒子,而且還有理有據,論據充足。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為什麼他們説劉禪是曹操的兒子呢?

首先,徐州淪陷時,劉備的兩位夫人並沒有逃出去,而關羽就是為了保衞兩位夫人才向曹操投降的。雖然關羽盡心盡力的護着兩位夫人,但他還有一身份是曹操的降臣,所以他會被曹操派遣出去做事,而不能時時刻刻的守着她們。曹操是有名的好色之徒,還曾修建銅雀台,企圖網羅天下美女。他實在是個沒什麼節操的男人,只要是美女他都行。之前,他在征伐宛城的時候,宛城將領張繡因為不敵曹操而投降,但是曹操卻貪戀張繡叔母的美色,而強行擄走。所以對於強佔別人妻子的事情,他是有過前科的。

其次,劉備對於阿斗並不是特別的珍惜。阿斗尚在襁褓之時,劉備就曾拋棄過他。後來好不容易救回來了,還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而且,按理來説,趙雲多次救阿斗於危難之中,作為父親對待趙雲不説像恩人一樣,起碼還是應該表現謝意吧。但是劉備在世時,趙雲一直被打壓,空有一身本領。

劉禪其實不傻

劉禪,蜀漢後主,小名為阿斗,劉備的兒子。劉備在入蜀之後,立劉禪為太子,在公元233年繼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後來投降曹魏,蜀漢滅亡。有很多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表現在親信小人、不戰而降和沒心沒肺,但是事實上劉禪並不傻,而是一位被歷史扭曲的大氣君主。

電視劇《三國》劉禪扮演者

劉備在臨終前特意囑咐劉禪要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代諸葛亮像父親一樣。劉禪也做到了,雖然諸葛亮大權獨攬,但是劉禪還是做到了謙讓,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按照常規,諸葛亮應該把政權還給劉禪,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做,他依舊把二十多歲的劉禪當作小孩,還要教劉禪像教小孩一樣,告誡他要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成年的劉禪為了大局着想,於是委曲求全。

諸葛亮違背了劉備讓起輔政的囑託,進而選擇了代政並且長期讓自己的軍隊在外面,這是君臣的大忌。儘管劉禪跟諸葛亮存在着一些不和諧,但是劉禪為了大局着想還是儘量地剋制自己。諸葛亮在錯用人之後非常自責,劉禪便安慰他,諸葛亮選擇自貶。為了不影響諸葛亮的權威,在他打了勝仗之後,就恢復了他原來的職務。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劉禪竟然哭倒在了龍牀上,等到靈柩運回來的時候,劉禪率領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進行迎接。劉禪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順從了民意,也使得蜀國的政權的穩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輕的皇帝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地體地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是自古以來都未曾有過的事情。

劉禪投降

景耀六年,魏軍攻打蜀國,劉禪派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去抗敵,但是諸葛瞻卻死在了沙場上。魏軍更加逼近成都,劉禪慌了神,於是召集了大臣商議。在眾多大臣的意見中,劉禪卻選擇了投降,那麼,他為何要選擇投降呢?

電視劇《三國》劉禪扮演者

在眾多大臣中,有人提出讓蜀國和吳國進行結盟,去投奔孫吳,也有人説西蜀的南面地勢險峻,容易自守,可以逃到南方去,然而很多大臣已經沒有了主見默不作聲。這時候,譙周站了出來,建議劉禪選擇投降,他還擺出了幾點讓人不能反駁的理由。

譙周先否定了投奔吳國的這個意見。首先,沒有投奔到別的國家還能做皇帝的事情,今天投奔到吳國,就要臣服吳國。其次,勢力大的國家能吞掉小國,但小國不能吞掉大國,就像曹魏能吞掉孫吳,但是孫吳並不能吞掉曹魏。這樣的話,為何不臣服於大國曹魏呢?最後一點,臣服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如果先臣服了東吳,之後還要臣服曹魏,哪能一辱再辱,何不乾脆直接投降於曹魏。

之後,譙周又否定了南下南中的意見。第一,南方是一個偏僻荒蠻的地方,民眾沒有歸順的想法,諸葛亮在南征的時候要不是以兵鋒相逼,南人哪有那麼容易服從。第二,曹魏大兵這麼來勢洶洶,必定有自己的計劃,假如我們逃到南方,他們也會對我們窮追不捨。第三,假如陛下要到南中,外要對抗外敵,內要提供衣食住宿,我們沒有其他渠道獲取費用,只能擴大徵收,擴大徵收會促使民眾叛亂。


劉禪給諸葛亮的回信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出師表》是上書寫給後主劉禪的出征建議表,主要就是提出來幾點內容:首先《出師表》針對當前的局勢,做了一個細緻的分析。並且,反覆的勸勉劉禪要繼承先帝的遺德,因為“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光復漢室大業是先帝的遺志,所以作為後主來説,肯定要始終的記住這一點。另外,在這一基礎上,更是要開張聖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劉禪像

《出師表》這本是一份奏章,主要就是寫諸葛亮在出師北伐之前想劉禪陳述的建議,所以,作為後主劉禪來説,應該怎樣給諸葛亮回信是一個問題。因為諸葛亮在這封信中,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並且,在字裏行間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誠摯的建議述説的感覺。所以,劉禪後主也要在不失去“陛下”的威信的同時,有着身為晚輩的謙虛。

另外,劉禪還要針對諸葛亮丞相在《出師表》中提出的建議作出相應的回應,比如説,在“親賢臣,遠小人”這個建議中,首先要肯定這個觀點的正確性,並且,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是和這個一致的。除此之外,劉禪還要針對諸葛亮提出的建議作出自己的判斷,比如説,諸葛亮丞相提出來的,但是畢竟是大事,所以還是要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究討論這件事,請丞相相信研究機構的辦事力度,我們一定會攜手共同的光復漢室大業的。

勾踐和劉禪

勾踐和劉禪兩個人相差了近一千年,然而因為命運總是讓人琢磨不透的。一個是卧薪嚐膽的典範,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而另一人則是在一代賢臣諸葛亮的輔佐下還“扶不起來的阿斗”。

越王勾踐

勾踐,他曾經是春秋時期呼風喚雨的越國君王。因為不聽范蠡的告誡,擅動兵器,射殺老吳王闔閭,後被夫差困於會稽,險些喪命。然,大丈夫可屈可伸,他請求吳王夫差收他為僕,將自己的妻子獻給夫差做侍妾,換來一時的苟且偷生。他將國破家亡的恨深藏於心,隱忍二十年。嘗糞問疾、卧薪嚐膽,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偉大奇蹟。一下子從一個亡國之奴成為忍辱負重、發奮圖強的典範,他的堅韌不拔的氣概也成為後世人的學習目標。

劉禪,三國時期蜀漢後主,是劉備的兒子。劉備死後,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照顧,而他自己在政治上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諸葛亮在世期間,他起先十分尊重諸葛亮的建議,事事以諸葛亮為方向標。但是在後期,他聽信讒言,不斷地干涉諸葛亮的軍政方針,致使北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諸葛亮死後,無人約束,變得昏庸無道,只顧貪圖享樂,不理會朝中政務,又輕信小人,導致蜀國的根基受到動搖。後來魏國攻蜀,劉禪自縛雙手,出城降魏。曾經盛極一時的蜀漢就此滅亡。後來人們覺得劉禪在諸葛亮、姜維、蔣琬等一眾賢臣的輔佐下,還不能興盛蜀漢,就稱他為“扶不起的阿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3 字。

轉載請註明: 劉禪是曹操的兒子嗎 身世之迷究竟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