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1歲村小校長迎來23個“寶”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9月1日清晨,在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大山深處山腰裏的隴城鎮山王小學,31歲的楊剛在乾淨整潔的校園滿懷憧憬地等待着學生的到來。

  這是楊剛擔任山王小學校長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這一天他迎來了23名“新寶貝”——14名一年級新生和9名幼兒園新生。這學期,全校學生增加到83人。

  初次擔任校長,長着一張“娃娃臉”的楊剛有點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我是山王村的女婿,幹不好沒臉見人。”妻子就是山王村人,楊剛希望能給鄉親們留下好印象,便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和楊剛一樣,即將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李曉慧也有些興奮。她今年22歲,2020年從蘭州城市學院畢業後,通過招考,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對工作才半年時間的李曉慧而言,擔任一年級小學生的班主任,是個挑戰。

  為了迎接新學期,楊剛、李曉慧及其他3名本學年需要在山王小學“走教”的教師提前組織教研會,就“如何上好課”“如何備好課”“如何保障校園安全”“如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深入探討。楊剛還提前來到學校,熟悉校園環境、佈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給學生報名。

  9月1日清晨,他更是早早起牀,把教案和工作計劃反覆看了好幾遍。早上7點,山王小學的5名教師集體從隴城教育園區乘第一班車出發,前往學校迎接學生。他們用風車、塑料花等把校舍佈置一新,到校後又抄起清潔工具,將校園徹底打掃了一遍。8點過後,幼兒園及一至四年級的學生陸續到校(山王小學目前只有4個年級——記者注),坐在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裏。

  開學第一天,李曉慧給一年級學生上了語文課,教他們朗讀《上學歌》;又給四年級學生上了數學課。其間,一名新生因為在課堂上坐不住而號啕大哭起來,李曉慧安慰了好一會兒,但效果不理想,便又通知這名學生的父母來學校陪伴。

  這一天,楊剛幾乎忙得“腳不沾地”,他不僅要給三四年級上英語課,還要去各班教室看一看,協調其他教師帶着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大課間時,楊剛又根據學生身高重新排列了課間操隊形。一年級新生不會做操,有些高年級學生因為過了一個暑假裏忘了不少動作,他只好挨個指導。

  作為隴城學區第一名90後校長,楊剛想做出點成績。他坦言,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隴城人,但此前在擇業問題上,曾更傾向於城市。隴城鎮距離秦安縣有70公里路程,是全縣最偏遠的鄉鎮,留在這裏就等於選擇了“孤獨”與“寂寞”。

  隴城教育園區的建成投用,讓楊剛安下了心。自2014年以來,秦安縣多方籌措資金,建成集食宿、辦公、管理於一體的隴城教育園區,為鄉村教師解決了住房問題;同時,創新實施“走教”教學模式——教師下班後住在位於鎮上的教育園區、白天乘校車去教學點“走教”,有效提升了學區教育質量。

  在隴城教育園區,教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奔頭。大學畢業後,英語教育專業科班出身的楊剛沒帶一絲猶豫,就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

  短短几年的教學生涯,楊剛在不斷進步。“老師們都住在園區,每週二、週四的晚上,大家都會按學科開展教研活動。聽的多了、學的多了,我從一個‘小透明’慢慢變成了活躍分子。”在良好的教研氛圍中,楊剛不僅教學水平顯著提升,還與同事建立了友誼,“每天帶着快樂上講台”。

  家在秦安縣城的李曉慧也是奔着“走教”來隴城學區的。她考事業單位教師崗位時名列全縣第十名,原本可以優先選擇去縣城周邊學校任教,但考慮到自身職業成長,便決定來隴城“取取經”。

  隨着像李曉慧這樣的新鮮“血液”持續輸入,秦安縣大山裏的校園一天天在發生着變化。楊剛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因為“走教”,來山王村的年輕老師多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比之前好了很多,很多村民也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裏讀書。

  開學第一天,在楊剛等教師的精心呵護下,琅琅讀書聲、歡快的音樂聲從山王小學傳來,小村莊平添了很多生機,年輕教師滿懷信心,要把這些“寶貝”培養成祖國未來的棟樑。

  本報秦安9月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