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嶺草地婁山關,最為喋血是湘江。文塘突圍山嶽悲壯,腳山阻擊日月生寒……”走進廣西全州縣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校園,孩子們正穿着整齊的“紅軍服”校服,演唱紅色歌曲《過湘江》。
在全州縣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學生正在演唱紅色歌曲《過湘江》(新華社記者陸波岸4月26日攝)。
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坐落在湘江戰役鳳凰嘴渡口以東約1公里處,始建於1950年,是廣西為數不多的紅軍小學之一。紅色走廊、紅色圍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展覽室……在這所小學校園內,處處能感受到頗具特色的紅色印記。
全州縣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學生在學校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展覽室內參觀(新華社記者陸波岸4月26日攝)。
儘管小學校名裏有“和平”兩個字,但87年前,附近的鳳凰嘴渡口並不“和平”。1934年底,為確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粉碎敵人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幾萬名紅軍將士血染湘江兩岸。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講解員胡雅馨告訴記者,當年紅軍在鳳凰嘴渡口搶渡湘江時,遭受敵人圍追堵截以及飛機轟炸,鮮血染紅了湘江水。至今在桂北仍然流傳着一首民謠:“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全州縣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學生在學校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展覽室內參觀(新華社記者陸波岸4月26日攝)。
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被圖文記錄在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校園北面的紅色走廊上。學校設立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展覽室,通過多幅圖片和大量文史資料及部分實物還原湘江戰役歷史,講述英烈故事。學校還編寫紅色教育校本、編排紅色課程、開展紅色歌曲演唱大賽,將紅色基因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五年級學生蔣欣怡是學校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展覽室的一名解説員,她説:“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真切感受到湘江戰役紅軍精神,一定傳承好紅色基因,未來報效祖國、報效社會。”
鳳凰鎮和平紅軍小學校長羅榮雲説:“我們要做長征精神的傳播者,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文字記者:何偉、王悦陽
視覺/編輯:江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