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文字風華優美 李商隱代贈訴諸思念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代贈》是由詩人李商隱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所作的一首詩,代贈表示代擬的送人之物,他在此詩中寫出了婦人在與親人離別後的相思與愁緒,語言文字風華優美,動人婉轉,極有情致。

代贈 李商隱

此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在思念情人時的表現:黃昏來臨,一名住在高樓中的婦人原本百無聊賴,卻在此時突然思念起情人來。她的思念越想越激烈,於是便愈發渴望與愛人相見,甚至很不得心愛之人能夠立刻就出現自己眼前。於是這位婦人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能控制自己,竟難以忍耐自己焦灼的思念之情,忍不住急切地想要走到樓邊去四處張望,看一看自己想見的人是不是正好來了。

可是才走到一半,婦人又突然意識到他又不知道自己對他的思念,不用看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來的,而且就算知道了自己在想着他也不可能就這樣飛快地來到面前。於是這位婦人只好作罷返回樓中,她這種反反覆覆欲見還休的表現,加上她內心難以言明的糾結,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就在李商隱的寥寥幾行文字中,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這樣一位坐立難安的婦人就展現在眼前。

詩人在此詩中,用芭蕉與丁香作為拖載物來喻指該女子的思愁,將抽象的思念之情變得具象、可視了。詩句的意境無比美好,將“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徘徊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

李商隱的愛情詩

李商隱作為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愛情題材在他的詩歌中佔據很大的比重,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達情思之外,詩人還有不少描寫女子思情人的詩歌,以及這首《無題·八歲偷照鏡》講的是一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的懷春心理,更有不少人猜測詩人筆下的這位姑娘可能正是李商隱的初戀。

無題·八歲偷照鏡

這首詩歌的大意是,小女孩八歲的時候私底下喜歡自己偷偷照着鏡,便已經能夠將眉毛畫成長眉了。而到了十歲,小姑娘到郊外踏青時會在腦海中想象着把荷花做成自己的衣裳裙子。女孩子到了十二歲,會開始學着彈古箏,銀色的護甲套在指上始終不取下來。等年齡到了十四歲時呢,女孩子就會羞着避免面對男性,即便是最親近的親人也不例外,這個時候的她可能在思考自己什麼時候才會出嫁吧。而到了十五呢,姑娘會背對着鞦韆哭泣,在風中吹乾眼淚,唯恐美好的青春年華如同春天一樣消逝。

在這首詩歌中,李商隱站在少女的角度上,將小小姑娘初步長成、逐漸懷春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她的焦灼與鬱悶,心中渴盼少年男兒的懷春之思彷彿才人等待入仕遇知一般。將姑娘小小年紀就愛美畫眉、性情清高以荷花作衣自賞、苦練琴藝、懷春羞澀迴避男性以及待嫁閨中的愁緒等一系列過程均描寫得入木三分。

然而通過描述,也有人認為詩人對這位姑娘如此熟悉,定是青梅竹馬的異性才有如此親密的觀察,而“十五泣春風”或許正指代了二人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

李商隱情史怎解

李商隱的詩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而他的情詩更是廣為稱頌、千古流傳,有很多名句至今還常常被我們摘來在書信中派上用場。他的情詩中無論是抒發自己情思的、描寫少女懷春的,又或是刻畫婦人渴望情人的,李商隱都描繪得入木三分,那麼這樣一位多情詩人又有着怎樣的情史呢?

李商隱情詩

李商隱在情感的表露上向來多加掩飾,他的詩文也常常是晦澀難懂,不過據我們所知的一共有三四段感情,其中有一段未遂的初戀是得到他自己承認的。那個女孩叫柳枝,年芳十七,善通音律,住在李商隱堂兄李讓山的隔壁。有一次柳枝因為聽到李讓山吟誦李商隱的詩歌后甚是愛慕,於是將衣帶打結拜託李讓山轉交給李商隱。

次日,李商隱與李讓山散步路過柳枝家門口,而此時柳枝正好束起髮髻,抱着扇子站在門口,或許唐朝年間社會較為開放,因此二人碰面之後馬上就相約三天後見面。誰知當時,李商隱突然接到令狐綯的急薦得馬上趕去長安赴考,於是二人失之交臂。後來他再次回到洛陽時,就從堂兄口中聽聞柳枝已經另有所屬的消息,於是暗生感傷,卻也無可奈何,儘管二人並沒有過多交集,但後來他作下《柳枝五首》紀念這段感情,想必李商隱當時對柳枝很是動心。

後來李商隱娶了王氏為妻,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婚後感情很好,只可惜夫妻緣分不長,僅十二年妻子就去世了。此後李商隱作了很多悼念的情詩,可見他對妻子也是一往情深。


 

李商隱在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詩人李商隱身處外鄉巴蜀地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寫給遠在千里之外長安的妻子的抒情詩,是給對方的覆信。這首詩立意新穎獨特,跌宕起伏,言簡意賅卻情意濃濃,具有含蓄委婉卻觸動人心的力量,傳誦千年吸引了無數人,堪稱百讀不厭。

夜雨寄北 李商隱

詩的前面兩句通過問答以及對於眼前景色的描寫作為開頭,闡述了詩人寂寥的心情以及對愛人深切的思念。而接下來後面兩句則是對未來日子裏能夠團聚相談的想象,以此來反襯今夜的孤單。這首詩為即興之作,寫出了詩人在瞬間的情感變化,言語質樸,在用詞造句上均不加修飾,不同於李商隱大部分作品的辭藻華美與象徵暗示,這首詩言意明瞭、自然深切。

詩歌的大意,你問我什麼何時是歸家之期,我暫且還沒有確定下來。而此刻我唯一能告知你聽的,就是眼前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盡地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不知何時才能回到家中與你團聚,我們兩人共同坐在家中的西窗下面,一面剪着燭花一面談心。到了那時我再來對你訴説今夜,我客居巴山時聽着細細不斷的冷夜秋雨,心中對你是如何的想念。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所創造的獨特思維以及在章法結構上的嚴密性都是十分出彩的,詩歌排句立意層層緊扣,想象與現狀融合,打破常規,迴環往復,創造了時空、意境的錯亂之美,做到內容與形式上的完美統一。

錦瑟李商隱

《錦瑟》是李商隱代表名篇之一,雖然李商隱之詩不乏借物言情,但是這首雖然名為“錦瑟”卻並非詠物之意,只不過是按照慣例將詩歌的前兩個字作為題目。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而此詩又是李商隱的詩中最難解讀的一首,詩家向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感嘆。

錦瑟 李商隱

詩人在這首詩中,回憶了自己當年的青春歲月,感慨自己所經歷的不幸,寄託了悲愁、憤恨之情,並且大量採用了莊生夢蝶、滄海珠淚等歷史典故,運用比興、聯想等手法,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為視覺感受,將分割的碎片意象組合成朦朧的意境,藉助能見能感的形象以傳遞詩人心中真誠、強烈卻又幽怨、曲折的情義。全詩辭藻華美,含蓄深沉,意味深遠,感人至深。

詩文大意:華麗美好的錦瑟,為什麼要用五十根琴絃來配?它的每一弦每一柱,都使人無比思念似水一般的年華。莊周在夢中幻化成蝴蝶翩翩,而夢醒時分悵然若失;杜宇將心託於子鵑,魂歸時刻,滿是無限的哀愁。茫茫大海在月色的映襯下,閃耀着如同淚珠般的點點光斑。藍田山上的美玉,因為温暖月色的照耀,升起縷縷的青煙。這般的深情,何必再次追憶呢?就是在當時,也已經足夠令人感懷了。

李商隱的這首詩作於晚年,他在官場沉浮多年,仕途始終失意,中年又喪妻,因此此詩的真正含義向來都是眾説紛紜,或愛國,或思妻,又或是自傷,至今也始終難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