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不再曬娃的父母能否不再焦慮?

北青快評|不再曬娃的父母能否不再焦慮?

“0-6歲天天曬,孩子幹啥都可愛;一二年級經常曬,孩子得表揚了、戴紅領巾了、當上衞生委員了;三年級偶爾曬,曬孩子寫的作文畫的畫,開始抱怨輔導不了了;四年級開始消失,幾個月曬一次;五年級不曬了,抱怨陪着寫作業折壽,為心臟支架降價歡呼;六年級完全消失,什麼話都不説了,就像沒生過孩子一樣……”前不久,親子育兒專家楊樾的一段文字引發家長共鳴,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1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專家通過長期觀察發現,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在社交平台上曬娃的熱情越來越低,超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級之後,在父母朋友圈中“消失”了,等你下一次看到這些“蒸發”的孩子,也許他們已上大學了。可以説,朋友圈曬娃“四年級蒸發”,既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也是一個值得警惕和深思的現象。

為什麼在孩子四年級後,父母不愛曬娃了?簡言之,家長沒啥可曬了,孩子不想被曬了,曬娃也沒觀眾了。家長沒啥可曬,是因為面對孩子“糟糕”的表現,深陷壓力和焦慮中的家長已沒有時間、心情和底氣曬娃;孩子不想被曬,是因為他們進入青春叛逆期,不想再被家長當成攀比、炫耀的工具;曬娃沒觀眾,是因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孩子各有各的問題,大家心照不宣,曬娃已不是共同語言。

0-6歲的孩子,呆呆萌萌,幾乎一張白紙,父母可以把各種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家長無限美好遐想。但一旦上學之後特別是隨着年齡逐漸增長,家長會發現,原來一切美好都是一廂情願,家長嘔心瀝血的努力不一定總有收穫,孩子也不會按照家長設計的路線成長,甚至讓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這種情況下,誰還熱衷在朋友圈曬娃?

家長們不得不面臨一個殘酷現實:養娃的所有快樂和喜悦,到上學那天基本就戛然而止了,而且在“內卷化”的大背景下,多數“雞娃”終將要成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員。説白了,朋友圈曬娃“四年級蒸發”現象,是家長教育焦慮的一個鮮活註腳,是家庭教育現實困境的一個生動縮影。化解焦慮、突破困境,談何容易?

但無論如何,都需正視家庭教育的困境。如果家長們能放下“雞娃”的執念,不被世俗的成功學所累,坦然接受孩子所有的不完美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就不難擁有養兒育女的天倫之樂。以曬娃為例,有多少家長是為了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不是暗中攀比、較勁、炫耀?又有多少家長在曬娃時徵求過娃的感受和意見?

朋友圈曬娃也好,家庭教育也罷,都是有科學規律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長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只有在尊重孩子個性、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家長養娃的努力和艱辛才能換來更大收穫。不被定義和“綁架”的孩子,未來才有更多人生出彩的空間。目前,各地中小學期末考試陸續結束,又到了曬娃高峯,有關“雞娃”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再度火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擔憂。但願家長們都能首先正視自己、正視孩子,並鼓起勇氣,走出“囚徒困境”。

文/陳廣江

圖源/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9 字。

轉載請註明: 北青快評|不再曬娃的父母能否不再焦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