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五,我作為過來人,給一羣大班孩子的家長做了分享會。期間,我發現家長朋友對於報班這個話題,關注特別多。
沒錯,報班關係孩子的拓展學習,更關係一個家庭的時間管理能力、親子關係,結合我這些年的一些思考,我的總結是,報班非必須,要報有門檻。
門檻是什麼?我自己覺得至少有四。
1
家長得真認為有必要。
報班,意味着在你看到孩子的真實進步以前,已經投入了金錢和時間的成本;相應的,也意味着孩子需要放棄玩樂和休息,投入學習。
事實上,從我的觀察來看,現在的孩子都很精明,早早懂得了察言觀色,所以,如果家長在報班這件事情上是被裹挾的、不太情願的,孩子是能體會到這份情緒的,其投入程度以及迎難而上的意願也會因此打折扣。
與其勉勉強強、猶猶豫豫,倒真不如不報。
2
機構報班避開週中
不時有家長問我,都説現在的孩子作業要做到9點甚至10點,是真的嗎?
事實上,胖寶就讀於浦東一所以狠抓學習出名的小學,但他每天作業很少要做到6點以後——3點半放學,直接被接去晚託機做功課,等到6點爸爸去接的時候,功課已經全部搞定了。
但我身邊還有一類家庭,覺得課堂上老師教授的內容太簡單、太單調,於是某幾天放學後,直接去機構做學科拓展或興趣班。
拓展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一天可能是90分鐘,等到孩子上完拓展課再回家,已經6點多。再吃完晚飯、拿出作業本寫作業,都快7點。孩子不得不在又累又急的狀態下去做功課,相當於天天不得不被催促中,做着緊急又重要的事情。
別笑,事實上,那些選擇週中報班的家長,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週末的時間也很寶貴,有時要看展、有時要踏青、有時要做拓展運動,能把機構課程消化於週中,豈不是什麼都沒耽誤。
但是小孩不是機器人,充足的休息才是他能保證在課堂上高效率的必要條件。我曾見過孩子班主任轉發給家長(提醒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休息)的一段視頻,下午的一節美術課上,至少兩位數的孩子狀態很差,顯然是休息不足的樣子。
而至於週末應該是看展踏青做拓展運動,還是去機構上課,這本來就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做長期不覺得彆扭的選擇,即可。
3
孩子在課內專注力強
上週,胖寶回家提到一件事,班級裏有一位小朋友,上課的時候看自己的書被老師發現了,挨批評了。
我問他,這個小朋友平時學習怎麼樣,他説這個小朋友外面應該上很多的課,所以目前來看功課還不錯,但是學校的課上,他被批評不專心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我猜,可能因為早在機構學過,課堂的內容孩子覺得自己都懂了,失去了繼續聽講的興趣。
恕我直言,如果在外報班會伴生孩子課內不專心的現象,這樣的機構課不如不報。這就好比一個人拒絕吃所有的蔬菜,只靠吃維生素片來獲取維生素,顯然是一種病態。與其説這類孩子需要輔導班,到不如説需要端正學習態度,從頭開始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4
有足夠的時間管理能力
單科的機構課程一般不會耗時很長,多在90-120分鐘,但對於家庭和孩子來説,其對應的課外時間,可遠不止這些。
以胖寶參加的英語課為例,每週2小時課程外,雷打不動的一本原版書閲讀+一份Reading Log,一篇小作文,一份語法或者閲讀技巧練習,至少要花4小時。
數學課也差不多,2小時的課程外,另有20-30道應用題,課外再花3小時也未必能做完。
如果不是家庭有比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孩子願意配合且效率不低,根本不可能吃透這些課程並跟下來。
從這個意義上説,報班的這個決定的達成,應該是家長認可必要性,並理解其對應的課內外時間耗費;同時孩子願意配合,且不因此影響對課內課程的興趣和專注。
若非如此,報班未必是明確選擇。
掃碼二維碼關注金融辣媽
和胖寶媽一起升級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寶
自雞與雞娃,一直都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