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近日,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從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拓展博物館教育方式途徑、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加強博物館教育組織保障等方面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意見。但很多教育界學者注意到,博物館教育缺少有效的“教案”,一線中小學校執行起來難度較大。
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該校孟憲承書院師生共同製作的《滬上高校博物館資源導覽》,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校“執行難”問題。
“將豐富的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高校博物館不能缺席!”一羣師範生在今年克服疫情導致無法實地參訪的困難,通過互聯網探究眾多“藏”在上海高校裏的博物館。面對高校博物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現狀,他們發揮師範生特長,結合未來教師養成,以高校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為突破口開展實踐,開發了一套分別面向中小學生、大學生和社會大眾的手冊。“高校博物館教育資源豐富,但大部分知名度較低,社會影響力較小。我們想讓他們的社會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實現。”項目組長李筱敏説。
師範生們通過網絡蒐集了上海六十餘座高校博物館的基本信息;同時,電話訪談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進一步核實了高校博物館在館藏、運營、服務等方面情況。通過面向上海市18所高校學生髮放《上海市高校博物館使用情況及使用意願調研》問卷,小組成員發現:高校博物館因其藏品的豐富性和稀缺性,以及學科專業性,可稱為“校園裏的寶藏”;但是大學生對高校博物館的認知度低,參觀率少,高校博物館的育人功能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最終設計成稿的導覽手冊分為義務教育版、高中版和大眾版三個分冊。義務教育版以知識拓展、價值觀塑造為主要目標,結合館藏特色設計探索任務,融合知識性與趣味性;高中版主要對接新課標、接軌高考,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以“一館多學科”的設計思路為每個博物館設計了相應的研學內容;大眾版則主要提供各高校博物館的參觀信息和特色館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