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最好是三月

四時最好是三月


《三月》唐代:韓偓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後寒食前,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四時最好是三月


【註釋】


1、辛夷:一種香草。

2、謝:凋謝。

3、發:開發。

4、“蹋青”句:蹋青與寒食是古代的節日,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説前兩天)。

5、漢陵:漢陵,即西漢歷朝帝王的陵墓,在陝西成陽北原(亦稱五陵原)。

6、甕:酒甕。


【譯文】


辛夷花剛剛凋謝,小桃花又接續開放了。三月三踏青過後,直到清明前。


三月裏的這段日子,正是四季裏最美好的時節,可是年少青春卻一去不返。


當此之時,遙遠的吳地,江流入海,長安漢家陵墓春草連天,惹人腸斷。


新愁舊恨縈繞心頭,自知無法消除,還得在鄰家酒甕旁爛醉而眠。

【淺賞】


天佑四年(907),先後殺害唐紹宗和末代皇帝唐哀帝的地方軍閥朱温篡唐,建國號曰“梁”。時為昭宗重臣的韓偓此前早已被排擠出唐朝,《三月》一詩,當時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


主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詩人壯志難酬的無奈。這與詩人所處的時代不無關係。


晚唐早已沒有了盛唐的雄壯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剩下的僅有頹廢和衰弱,作為始終堅持反對朱全忠篡唐的有氣節的士人,身處這種時代,面對危亂的時局,卻只能無奈嘆息。


這首《三月》正是詩人無奈的哀嘆,一方面是借哀嘆美好的初春三月來哀嘆國勢頹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為自己盛年易逝,無可挽留,功業未就的現實感慨萬分。


詩由春天短暫的三月寫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國滅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讓人無奈,少年的大好光陰逝去讓人無奈,國家變遷更讓人無奈。詩作傾注着詩人對國家的眷戀,環境的變化往往會讓詩人的詩作風格有着質的改變,和李煜一樣,社會動盪、王室顛覆給予韓偓詩歌創作以重大影響。他的詩常有以不寫而寫來傳達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無傷而讓人感傷;一句“新愁舊恨真無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作者】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附韓偓其他詩詞】


《已涼》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夜深/寒食夜》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曉日》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後,首送金烏上碧空。


《草書屏風》


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醉著》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殘春旅舍》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鹹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淨域,酒衝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春盡》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閒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詠柳》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裏時。


《生查子·侍女動妝奩》


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


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

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5 字。

轉載請註明: 四時最好是三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