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週刊
2022年第11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石青川 | 重慶報道
近年來,不少高校增設了新專業,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據計算及應用、智能感知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創業管理等。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僅新專業風頭正勁,一些“老專業”也在借勢騰飛。相關產業正在教育與就業層面構建成長土壤。
數字經濟帶動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就業
“我們學院雖然暫時沒有相關專業,但已經有不少學生畢業後從事了數據經濟相關行業。”一位高校老師透露,其任職的高校還有部分聽起來“古舊”的專業,但最終的科研成果與人才也有很多應用、投身於數字經濟當中。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就是如此。在一次廣西電網與重慶大學的交流活動中,廣西電網創新管理部總經理李林現場提出,希望重慶大學接觸過廣西電網相關項目的人才可以直接輸送到廣西電網。而這些項目針對的專業就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記者瞭解到,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與廣西電網一直有校企合作項目,其中合作最好的項目便是重慶大學王智慧教授帶頭的無線充電項目。
據王智慧介紹,儘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看起來跟數字經濟不太相關,但數字經濟中的無人操作一定繞不開一點——充電續航。而其團隊主攻的無線充電技術就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例如服務型機器人充電、無人機續航、海底線纜巡檢機器人續航以及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等。此外,現在智能家電還有“無尾家電”,即沒有線纜插座的電器。由於廚衞家電距離水都很近,有線操作容易誘發安全問題,而無線電供能技術可以讓這些家電無需插線操作,遠程運行。
王智慧舉例説:“海爾在進行相關研發,研發團隊中就有我們這個專業的畢業生,並且待遇還不錯。”
有高校老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目前無線電供能技術的研發還都處於實驗室階段,所以有需求的企業基本是與高校搞科研合作,參與項目的畢業生從不愁就業,加之學校本身也需要相關人才來建立更多項目實驗室,人才基本供不應求。
李力為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學弟學妹展示VR 產品
正在飛無人機的小姜
飛行器製造專業因數字經濟就業回春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無人機的應用同樣帶火了另一個專業,飛行器製造。剛從該專業畢業的小姜就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他和同學幾乎沒有就業方面的困境,更多的是選擇去什麼行業。小姜表示,儘管其專業名叫飛行器製造,但並不是製造衞星航天器之類,而主要是針對無人機方面。
隨着無人機應用越來越廣,無人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小姜説,目前工業巡檢是飛行器製造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比較多的領域。此外,農業灌溉、消防救火、物流運輸也都逐漸趨於成熟,這些領域都需要他們這樣的無人機飛手。而且,無人機飛手有門檻,不管從事何領域都需要考AOPA無人機駕照才可入行。此外,還要對視距內與視距外等相應領域進行不同程度的實際飛行,所以那些一畢業便能考取駕照的學生,基本上完全不愁就業。
小姜考了無人機駕駛教員證,計劃去需要無人機應用的機構或企業,對其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走上帶領團隊的道路。
得益於這股風潮的還有前幾年畢業的阿彩。阿彩目前從事大數據可視化工作,但獲得這樣一份工作對於阿彩來説,並沒有什麼難度。實際上,阿彩本科專業是地理信息系統,對於地理信息系統的就業方向,阿彩也説不清楚,但她同專業的同學,大部分都在從事大數據相關專業。
“遙感測繪、地理空間數據採集、導航系統企業等,大部分都與大數據相關。”説起自己的工作,阿彩非常有成就感,“四捨五入等於沒有找工作,因為是工作來找我。”
阿彩説,當時她只是把簡歷掛在了招聘網站上,半個月就有6家公司來聯繫,有類似測繪院這樣的機構,有做高速公路建設的公司,也有做車聯網業務的上市公司子公司。最後,阿彩選擇了為政府部門做大數據可視化的初創企業。她喜歡初創企業的管理氛圍,同事之間關係比較簡單,能接觸的新技術也比較多。
大數據行業入門門檻降低
西北大學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南友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現在有一句話值得大家思考——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這句話直觀描述了數字經濟的流動與趨勢。回到就業上,數字經濟興起也創造出不少新趨勢,比較明顯的一點是很多職業都開始與數據相關。
去年剛入職一家醫療器械製造企業的唐瑾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儘管大學所學內容跟醫療沒有任何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她入職這家醫療企業併成為其管培生。而這得益於數據化管理,唐瑾發現公司內部管理幾乎都是基於數據。從銷售策略的數據化分析到公司自主研發的醫患平台算法搭建,在唐瑾看來,公司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大數據。而作為管培生的她也發現,從事大數據方面的工作,專業不一定要與大數據相關。
實際上,不僅是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入門門檻變低,大數據本身的產業鏈條門檻也在下降。一位從事AI算法工作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人工智能從數據採集、數據篩選、算法構架到算法集成每一個環節都已延伸出不少企業。其中數據篩選與標註正在出現大量人力需求,有些需求的門檻非常低。
本科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徐嵐就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在字節跳動任職時,他的工作內容就是數據標註,而他笑稱自己是“AI訓練師”。
“人工智能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其實底層邏輯還是對數據的整理歸納。我們所做的就是最初級的數據標註,把採集的所有數據根據項目方要求進行歸類,篩選出有用信息與沒用信息,再將有用的信息對應應用場景。”徐嵐介紹説,這方面工作有點枯燥,但專業門檻不高,大部分項目只需要理解原始數據的應用場景與表達意圖即可,有些是圖文、有些是語音,還有些是視頻等。“有些項目專業門檻也高,但不是技術上的,例如一些外語信息的處理,就需要掌握相應語種的人;有些關於音樂的項目,就需要懂音樂分類以及對音樂製作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做。”
記者瞭解到,目前涉及人工智能的企業中,數據標註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曾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其公司也有類似的數據處理流程,但科大訊飛並非自己招聘人員進行,而是採購市面上從事相關業務公司的相應服務。
兩年前剛畢業的佳宇便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他所在的公司為有AI業務的公司提供數據標註服務。佳宇介紹説,他經手過不少項目,類似美團、京東、小紅書等互聯網企業的項目都做過,只要有根據用户習慣智能推薦功能的產品都有這方面的需求。
佳宇還介紹説,他們這樣的公司很多,這些企業一般會選擇人力成本有優勢的城市,通過網絡去互聯網大廠數據標註的眾包平台上競標業務。
記者對從事數據標註工作的應屆生進行隨機瞭解發現,大部分為本科畢業,也有部分專科畢業生,本科生中所學專業大部分為文科專業,其中提到最多的為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編導等,也有學前教育與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該項工作。佳宇説,由於工作大部分內容是識別文字與圖片是否符合項目方給出的應用場景,選擇出需要機器精準識別的信息,所以從業人員需要有一定的閲讀理解水平以及邏輯思維即可。
工科專業開始爭搶直博名額
重慶雲威科技主業為大數據、VR等前沿科技,其CEO李力也發現,現在很多數字經濟方面的職位並不需要太高的教育背景,“我們公司前沿的科學技術項目一定是年輕人來幹,公司招人一般都是按項目需求決定,如果是成熟項目,才會招熟手。”
他舉例説,公司類似地面車載VR、探月車等項目,研發人員主要構成就是以應屆生為主,“因為一些前沿的東西,學校都是沒有教的,但學生更具探索精神,他們敢於嘗試以及冒風險”。
目前雲威科技的技術研發崗位大部分來自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以及信息技術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近幾年的項目攻堅也讓李力愈發覺得,現在年輕人特別擅於用數據思維思考問題,“當代年輕人動手能力很強大,他們具備從事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素養,所以我覺得學歷專業都不重要了,攻堅精神才最重要”。
雖然大數據部分相關產業幾乎已沒有門檻,入門變得越來越簡單,但相對應地,數字經濟前沿產業的上限也同時變高。
由於雲威科技與重慶本土高校均有校企合作,李力還發現了另一個新趨勢。
在合作最為密切的工科專業中,往年李力經常看到學生直博的名額有剩餘,甚至有不少導師“求着”碩士研究生直博。但今年李力發現,直博名額被搶光了,甚至有多名學生競爭一個直博名額的情況。
李力判斷,前幾年碩士學歷更多是一塊敲門磚,而現在很多入門級的工作對於專業限制越來越小,而專業度較高的工作正在逐年提高科研水平的門檻,碩士研究生三年學制逐漸無法滿足科研實踐所需的時間,所以直博逐漸成為工科專業的必選項。
南友明也表示,近幾年不斷出現類似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探索經濟新增長點的過程中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他提醒應屆畢業生:“不需要為就業焦慮,就業邏輯與市場一樣,要看供需關係,無論市場怎麼變,財富無非就是從一個行業向另一個行業轉移,目前就業市場上高低兩端都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湧現出更多新職業,抓住這一波經濟增長的企業將提供大量優質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