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遇人靦腆?想要增強他的交往能力,首先用3個方法學會傾聽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趁着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在家待的時間太久,各個景區也逐漸開放。 所以這幾天五一假期好多家長都帶孩子出去玩了,有位網友昨天在網上講述孩子的事兒:

單位的好幾個同事約着帶上孩子去公園野營,同事們聊天,孩子們也玩的特別開心。可是有一位同事的女兒似乎有些靦腆,沒有跟小夥伴一起玩耍。

她問到同事,同事回答:"孩子從小就特別的內向,喜歡自己玩,每當遇到很多小朋友的時候就會比較害羞,這次是帶着女兒出來增膽量的。"

在大家都準備烤東西吃時,這位小姑娘跑向媽媽好像有話要説,只見同事不耐煩回應道:"先自己在一邊玩吧,媽媽正在忙呢!"

女孩子見媽媽沒有搭理,就自己坐回了剛才的位置。

在當天結束之後,網友問道自己的同事時,同事表示自己平時很忙,沒什麼時間帶孩子一起玩,所以大多數都是孩子一個人帶着自己玩……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也很多,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豐富的,他們不光有很多疑問,而且對事物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心裏的話非常非常多。

但是他們對父母也懂得見眼色行事,很多時候想找家長傾訴被三言兩語敷衍的時候,數次過後孩子便沒有了這樣的言行慾望。

因此孩子會變得靦腆、害羞。

他們不會傾聽別人,也無法認識到傾聽的重要。

學會傾聽對孩子有多重要?孩子能夠學會尊重

就像上文中網友説到自己同事和她的女兒一樣,生活中我們肯定也會遇到相似的狀況。

我們都希望和自己交流的那個人,可以用心的傾聽自己的言語,可是現實並非如此。

在接到一位年紀比較小朋友的電話時他説心情不好,本以為兩人會很認真的聊天,沒想到他説完話我分析的時候耳朵裏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卻是"你剛剛講了什麼?"

再重複一遍,還是如此。

再講下一個事情時,依然如此。

好像他永遠都在幹着自己的事情,雖然是心情不好,但是這並不能成為説話時不尊重別人的藉口。

這就是因為他還沒有懂得傾聽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是無聲的,但是好好聽別人説話卻包含了一個人接納的品質。當我們在沒有用心傾聽別人時,就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時間再長,對方也會改變自己的態度,他就不會再向你訴説,你們的關係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表達

有一些家長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平時幾乎不會耐心傾聽孩子的內心。導致孩子表達不流暢,説話也吞吞吐吐。

長此以往這樣的氛圍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他們會誤以為是父母不喜歡他們,在交流中也不會有正確的言語來表達意見。

孩子最深受影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當家長學會了傾聽孩子説話,孩子自然就懂得了如何傾聽別人。

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也應該多用開放式的言語問孩子,雙方經過積極的回應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

不然一味的聽卻不做看法表達,會讓孩子以為傾聽只需要"聽",當"聽"加上"少説",才能更好的學到為人處世的正確態度。

如何具體的引導孩子傾聽,主要有3個方法:321法則——"3聽2看1停"

回到文章最開始的野營事件,同時説女兒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不敢看對方的眼睛。

是的,這樣的行為都會給對方一種不好的感覺。

網友提到"321法則":

1停: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先停下自己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這樣可以給對方留下傾訴的空間:

2看:眼神的交流往往體現出一個人的真誠,在聽對方傾訴的時候,請不時的注視對方的眼睛、面部表情等等。有時候人説話容易言語不對心情。這就方便我們捕捉到對方真實的感受,瞭解他真正的需求。

3聽:除了認真的傾聽之外,偶爾還可以用簡短的幾句話做以回應,用實際行動表達我們是在認真傾聽,切記回應的話不要太長。

學會這"321法則",讓孩子與人交流起來更加的順暢。

學會使用肢體語言和表情

美國一位語言家表示:在人們的相互交流中,其實非語言溝通佔據了90%多,真正的語言溝通只有不到10%。

在90%多的非語言溝通中,面部表情、肢體行為佔了50%多,言語的音調高低佔30%多。

因此表明,在人們的交流溝通中,肢體語言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對於孩子來説,肢體語言可能佔據的分量更多一些。因為他們由於年紀還小,受到的教育孩比較淺,所以語言的發育不夠完善,肢體語言就是他們更擅長的方式。

例如孩子應該與對方並排站立或者坐下,平視着對方。

成為孩子的第一聽眾

家長們想要孩子認識到傾聽到底有多麼重要,想讓孩子認真的傾聽別人。首先就先學會傾聽孩子,做他們的第一聽眾。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傾訴得到了認真對待,就會對別人也如此。

當孩子講話的時候,家長先不要着急敷衍孩子,或者三言兩語就打發,不論你此時正在做什麼。請在每一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認真聽他的想法與感受。

在傾聽時,家長們需要傳遞給孩子專注的態度,讓孩子切實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有被重視。

這能夠激發孩子傾訴的積極性和熱情。

成為孩子的第一聽眾,不僅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聲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還可以培養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成為他人的好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