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見證中國教育發展改革新步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21年見證了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步伐、新成就。這一年,我們大力加強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這一年,我們大力保障教師、學生等教育主體的權益,進一步調動他們教學和學習的積極性。這一年,我們持續促進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一年,我們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瞄準產業變革方向,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培養更多更優秀人才……讓我們一起回望中國教育在2021年走過的非凡歷程。

規劃綱要描繪新藍圖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2021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其中就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如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等進行了系統闡釋和部署,這是根據中共中央相關建議制定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未來5年乃至到2035年中國教育的發展願景和實現路徑。

《綱要》在第十三篇“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部分提出,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體系,優化人口結構,拓展人口質量紅利,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具體來説,《綱要》在以下五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

2021年也是教育領域一些專項規劃實施的重要時間起點。11月3日,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印發實施,這是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以此為契機,現代法治的思想和理念將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更茁壯成長。12月14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和《“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推動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奮力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滿足人民羣眾對更好教育的期盼。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加強教育督導問責

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是中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宏偉目標。按照既定的目標和路徑,中國教育評價改革在2021年持續推進。在高等教育評價方面,教育部於1月21日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在義務教育評價方面,教育部等六部門於3月1日印發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教育部於9月15日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在對地方政府教育評價方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於7月16日印發了《2021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是教育督導的手段,教育督導可以強化教育執法監督,加強政府對教育宏觀管理,實現教育管理科學化。2021年,將“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和“五項管理”(即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督導作為“一號工程”,從監督角度不斷髮力、推動落實。十次督導,不如一次問責。長期以來,教育督導之所以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問責跟不上。9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出台的教育督導問責文件《教育督導問責辦法》付諸實施,這是開啓“教育督導2.0”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對約談整改、資源調整、組織處理等作出規定,有利於實現教育督導與教育執法、紀檢監察的聯動,通過明確問責主體,規範問責方式,建立以問題為中心、以整改為目的,以公開為“利劍”的督導問責流程,推動樹立督導權威。

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攜手育人相得益彰

“雙減”入選多個機構評選的2021年中國熱詞榜,關注度之高可見一斑。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存在的作業負擔過重、校外培訓負擔過重,違背教育成長規律,培訓機構無序擴張,衝擊國家教育體系,培訓亂象損害人民羣眾利益等問題,有關方面出台實施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

7月,中央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意見》),確立了“雙減”的指導思想,其中包括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提出的目標是,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為此,《“雙減”意見》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等。

教育部將“雙減”作為2021年部黨組“一號工程”和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將其作為解決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堅決把黨中央要求落到實處。教育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積極落實《“雙減”意見》,發佈了多個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包括《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校外培訓廣告管控的通知》等20餘個配套文件。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出台了關於加強作業管理、考試管理、課後服務、暑假託管的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學校減負提質。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全面落實“雙減”工作部署。經過各方不懈努力,全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培訓市場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深化考試招生改革

陽光招考促進公平

推進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維護好高校招生的公平正義,是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2021年,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備受關注的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出台新舉措。

9月7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嚴格報考條件和資格審核、改進考試評價方式、提高文化成績要求、完善招生錄取機制、加大監督及違規查處力度等改革措施。其中多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比如,“2024年起,高水平運動隊考生文化考試成績全部使用全國統一高考文化課考試成績。專業測試全部納入全國統考,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組織實施,高校不再組織相關校考。”

9月16日,《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為主體,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該文件就改進專業考試方式、完善招生錄取機制、強化監督管理機制等作出了系統性規定。此外,該文件明確表示,“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選拔。”

關注健康加強體育

增強青少年體質

推進“雙減”,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的“減法”,與此同時,也要鼓勵、幫助他們做好“加法”,增加對身心健康的關注度,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豐富體育鍛煉的內容。為此,教育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在2021年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相關指引和具有剛性約束力的規範要求。

6月7日,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等聯合下發《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就學校開展健康教育、保障食品安全和膳食營養、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衞生環境建設等作出指引,其中明確要求學校“設立由學校領導、後勤、工會和食堂管理等部門人員組成的營養與健康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學校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配備有資質的專(兼)職健康教育教師”。

8月2日,教育部等五部門發佈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衞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直面該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納入高質量教育體系,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目標和評價標準,深化學校健康教育改革,夯實學校衞生條件保障,構建高質量學校衞生與健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學改革上,五部門要求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明確健康教育內容、落實課程課時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保障食品營養健康、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等。

加強專業能力建設

造就優秀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建設一支規模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2021年,中國教育繼續貫徹上述理念,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保障其權益和發展利益的同時,把提高教書育人的職業能力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啓動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師計劃”)、推進實施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培養高質量教師。印發《關於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規劃部署“十四五”中小學教師精準培訓工作。印發《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職業教育教師雙師素質。

值得稱道的是,在新時代中國教育各領域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的背景下,中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及時補“短板”。2001年,相關部門大力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中小學銀齡教師講學計劃和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發揮優秀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教師隊伍建設邁向高水平。2021年9月,《關於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出台。實驗技術人才是推動科學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加強科技實踐與創新的重要力量。但是,相關職稱制度長期存在制度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此次出台的政策文件,將形成覆蓋全面、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的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將充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規範“公參民”學校

營造更公平辦學環境

9月1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付諸實施,通過規範地方政府、公辦學校參與辦學的行為,營造更加公平的辦學環境。比如,修訂後的條例規定,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利用國有企業、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除實施職業教育的公辦學校外,其他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為了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辦學,修訂後的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包括財政扶持、税收優惠、用地保障等。

鑑於“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公參民”)誘發了諸多矛盾和問題,同時也是為了落實上述新修訂的條例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門於7月8日下發《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對“公參民”學校進行專項規範,嚴格界定了學校範圍主要包括的三種類別,對公有教育資源使用、招生行為等均進行了規範。

規範“公參民”學校工作着眼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維護教育公平性和公益性,讓人民羣眾享受更優質教育資源,切實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緩解教育焦慮。相關政策既表現出目標的堅定性,也充分考慮到現實狀況的複雜性、多樣性,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審慎推進,一省一方案,理順體制機制,實現平穩過渡”。

送出職教政策禮包

助力廣大青年成才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2021年,職業教育發展迎來重要機遇,黨和政府為廣大職教工作者、職教學生等送來沉甸甸的政策大禮包。

第一季度,三個職業教育重磅文件下發,分別是《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和《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前兩個文件在總結試點經驗做法、徵求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和專業設置條件與要求、設置程序、設置指導與監督等作出了規定。比如,規定“設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需有詳實的專業設置可行性報告”。後者是完成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全面修(制)訂的成果,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2021年,全國高職專業點超過12萬個,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

第二、第三季度,中國職教領域各發生一件大事,即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和《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發,從宏觀角度謀劃、部署中國職教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路徑,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適應發展趨勢潮流

大力服務國家戰略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這就要求中國教育進一步強化國家使命導向,圍繞重要學科和創新方向,進行戰略性佈局。2021年,瞄準國家戰略需求,中國教育繼續求新求變。

為破解芯片領域遭遇的“卡脖子”問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於1月中旬公佈增設“交叉學科”為新的“學科門類”,並在該學科門類下設立兩個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名列其中。

此舉旨在構建支撐集成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從數量和質量上培養出滿足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面臨的高端人才“瓶頸”。

為加快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教育部大力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簡稱“拔尖計劃”)2.0。教育部從2019年到2021年佈局建設288個基礎理科、基礎醫科、基礎文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是探索形成拔尖人才培養“中國方案”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之後,中國教育向鄉村振興目標挺進。4月30日,教育部等四部門下發了《關於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要求鞏固義務教育有保障成果,健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制,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教育工作。

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在此3天前,新修訂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以教育部令的形式公佈並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意見》開宗明義指出,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特點,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事關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

《意見》提出,到2025年,普通話在全國普及率達到85%;到2035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更全面、更充分,普通話在民族地區、農村地區的普及率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此,《意見》規定,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快推進語言文字基礎能力建設,切實增強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積極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大力提升中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全球有2500萬人學習中文,4000萬人次參加各類中文考試。為滿足中文學習的國際需求,7月1日,中國首個面向外國中文學習者、全面描繪評價學習者中文語言技能和水平的規範標準《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付諸實施,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張保淑)

原標題:春風化雨潤無聲 芬芳桃李最關情——2021年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盤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06日 第 09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31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見證中國教育發展改革新步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