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漢人”思想的影響傳至今日,在漢朝時對外敵能夠很強硬的説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名將霍去病、衞青、李廣等人統領大漢鐵騎所向披靡,特別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功績蓋世,並使之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在當時大漢鐵騎幾乎是沒有對手,但也不能説大漢騎兵便是世界第一騎兵,即便是漢朝有實力,但中西方並沒有展開過一場真正的較量。反觀蒙古鐵騎,他們就不曾有過這種遺憾。
在許多武俠小説中,世外高人常常是因沒有敵手而煩惱,但他們本身是不會對外稱自己是天下第一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真正進行過較量的,才知道誰才是最強的人。
蒙古鐵騎
蒙古鐵騎號稱中世紀的“旋風部隊”,由成吉思汗創建,與其他軍隊差異明顯的地方就是蒙古鐵騎的紀律制度,在古代戰爭中,一旦戰爭勝利,士兵容易目中無人,四處燒殺搶掠,甚至在軍隊強大時領導者難以控制的情況,蒙古鐵騎紀律極其嚴明,每個士兵都嚴格遵從上級的命令,絕不怠慢。
在中世紀時,被蒙古騎兵所打敗的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然會被一支遊牧部隊所征服,很多人錯誤的認為蒙古軍隊只是一羣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事實上,蒙古軍隊在當時恰恰是一支軍紀極其嚴格的軍隊。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數量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數不勝數,因此軍隊也需要高質量。
根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人數僅有24萬,並且這支部隊曾征服了波斯,後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地區也不過只用了15萬人的軍隊。蒙古騎兵在當時世界的機動性是舉世無雙的,他們能夠一邊作戰一邊行軍。
歐洲重騎兵
不得不説,歐洲的重騎兵確實戰鬥力非常強,在13世紀時,歐洲的重騎兵已經發展至巔峯,從戰馬的挑選到職業騎士的訓練,再加上金屬護甲的保護和堅韌的劍,使得歐洲重騎兵一直都是縱橫無敵,在十字軍東征中就足以見得歐洲騎兵的實力,只可惜他們遇到了蒙古帝國的崛起,與成吉思汗的鐵騎相比,歐洲重騎兵要遜色很多。
從實力上來分析,蒙古鐵騎的戰鬥力綜合來看,確實要比歐洲重騎兵強很多,但這都是以今人看歷史得來的結論,在歷史上蒙古鐵騎也曾與歐洲騎兵有過一場正式的較量,而蒙古鐵騎則是大勝而歸。
蒙古大軍西征起因
雖然歐洲騎兵訓練有素,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但以遊牧為生的蒙古人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幾乎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馬和騎兵。公元1215年,愚蠢的中亞帝國花剌子模王國殺害了成吉思汗派出的商隊,隨後成吉思汗便派出使者前往花剌子模要求嚴懲犯罪之人,但遭到拒絕,最終蒙古發動了對花剌子模的戰爭。
消滅花剌子模後,蒙古大軍將中亞大部分地區納入版圖之中,當時中西亞幾乎平定,只有欽察、斡羅斯等國未臣服,蒙古大軍於是前往征服,因為懼怕蒙古大軍,欽察部率眾投降,只有斡羅斯堅決抵抗。先來看看當時的局勢,斡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國是王國之下的公國,並且各自為政,歐洲地區並不太平,德國、意大利等國家都捲入了十字軍東征之中,這位蒙古大軍征服歐洲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中西方騎兵的最強較量
在徹底佔領斡羅斯後,蒙古大軍並沒有停止西征,而是將矛頭直指歐洲,蒙古軍留駐3萬人於斡羅斯,其餘12萬人分三路朝匈牙利進軍,而這三路大軍並不是以趕路的形式前往匈牙利,而是邊趕路邊攻城,一路上連戰連捷,打敗了波蘭和德國所屬軍隊,俘殺西里西亞(包含今波蘭、德國和捷克部分領土)國王亨利二世,最終乘勝南下在匈牙利匯合。
公元1241年,拔都和速不台所率領的蒙古三路大軍在匈牙利利佩斯城的對面集合。貝拉四世在佩斯城聚集了越10萬匈牙利軍隊,吸取了亨利二世的教訓,貝拉四世據守不出,匈牙利面對強大的蒙古大軍,他們並沒有屈服,這種不服輸的對手是值得尊重的。但最終速不台以計謀將匈牙利大軍引出城,貝拉四世追蒙古軍至賽約河的河西駐紮營寨,並令1000精兵守住橋,以防蒙古大軍偷襲,誰知速不台在河的下游結筏潛渡,迂迴至匈奴軍的側後方,而正前方則是拔都猛攻守橋的匈軍,兩軍將匈牙利大軍合圍,蒙古大軍最終在三面伏擊,然後以“圍三缺一”的戰術讓其內部大亂,在數日的殺戮中,匈牙利大軍被殲滅7萬又餘,但蒙古大軍也損失比較慘重。
蒙古鐵騎以約6萬兵力攻打匈牙利,在戰爭中卻殲滅了比己方軍隊總人數還要多的敵軍,這已經算是大勝,並且佔領了整個匈牙利。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蒙古鐵騎確實戰鬥力驚人,但有個細節非常重要,賽約河之戰也讓蒙古大軍損失比較慘重,這也被稱為“蒙古鐵騎西征之痛”,這是中西方騎兵的一場較量,匈牙利騎兵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歐洲,但其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能夠讓正處於強盛時期的蒙古軍吃虧,也是不簡單的對手。
匈牙利人在極其被動的局面下向蒙古鐵騎展示出不屈的意志,也讓人肅然起敬。蒙古大軍西征征服了整個東歐,並使之臣服於金帳汗國,而這種關係也維持了近兩百多年。現代西方學者在研究蒙古帝國的崛起時,無不為之震撼。
參考資料:《草原帝國》、《元史》、《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