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一》
青春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但是,儘管有着無數先賢的諄諄教誨之言,卻也仍有人在最該珍惜的盛年裏一意孤行,從而讓自己本該大有前途的未來發生轉折,甚至深陷泥淖之中。
就在10年前,陝西男孩張皎便成為了這樣的反例。在本該好好珍視高考這種來之不易的機會之時,他卻成為了繼蔣多多之後的又一個“白卷英雄”。他洋洋灑灑的在每一份試卷上寫下“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16個字,最終他的分數也遂了他的心願,各科成績均為零分。
而當此事被曝光後,記者們紛至沓來。面對採訪,這個青春期的少年卻又迷之自信般的説:我要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成為中國首富。
然而,十年過後我們轉頭再看張皎的此番言論以及處境,卻令人唏噓不已。這份唏噓裏,一面是感慨世事無常,一面則是感慨造化弄人。
又一個“白卷英雄”
張皎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也讓他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自幼便十分努力。自小學到高中之前,這份努力也讓他一直名列前茅,並且成功幫助他考取了當地的重點高中。
可是,一時的成功卻並不是一世的成功。就在進入高中之後,青春期的他開始叛逆起來,並且產生了厭學心理。而對成績論、高考制度,這個少年更是發自內心的充滿了排斥,這份排斥也成為了造成他又一個蔣多多式“白卷英雄”的引線。
2006年高考中河南女孩蔣多多,因為對高考的弊端、 應試教育的不滿,在考卷上寫下了長達8000字的控訴,一時間也是名聲大噪。對於蔣多多的觀點,反對者眾。
事後,主人公蔣多多的命運也發生了劇烈的轉圜。但是,不得不説的是她的這種態度也確實影響了一眾尚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而就在張皎的高中成績一落千丈,內心的不滿更加強烈之時,2010年張皎迎來了高考。
既有高考失意者的鼓動,更有自己內心的對這些人的認同,張皎在每張試卷上寫上自己的姓名、考號之後,“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也隨即被其寫在各個科目的試卷之上。
這樣的做法,很自然的讓他拿到了零分。而在分數發榜後,敏鋭的記者、媒體也紛至沓來,一時間陝西省的“白卷英雄”又一次上演。
作為主演的張皎,面對採訪大言不慚的説出了成為比爾蓋茨、中國首富這等豪言壯語。
在中國的社會結構中,講究“自謙”、“內秀”,從不主張張揚,尤其是在自己一事無成,尚未有所成就之前。
這等言論一出,張皎以及他主導的這場鬧劇,也登時成為人民討論的焦點。字裏行間的幼稚、荒唐,也讓人們在嘲諷他的同時內心卻總有一絲絲的憐憫。
誤入歧途,鋃鐺入獄
在高考失敗之後,張皎也不得不淪為“打工人”。但是沒有學歷、技術的他,想要獲得他自己口口聲聲中的收入,可謂是難如登天。
而就在現實的磨礪中,這個入世未深的少年也終於體味到了箇中心酸。可是此時,本仍有機會抓住青春的尾巴積極上進的他,卻又一次選擇了歧途。
在工作時,他看到這個偽造卡消費套現利潤很大,他便鋌而走險選擇製作偽卡套現。這樣的犯罪行為他並非不知,只不過在利益面前他終究是短視的,也未能把持住自己的慾望。最終,涉案金額達到40多萬元之多的他,鋃鐺入獄。
再次面對採訪,這一次他説:“也許是太渴望成功……也許是想做一個不平凡的人……但有些路,走上就回不了頭了。”
極其可笑、諷刺的一幕, 但是社會的殘酷性就是如此。
如何看待高考?人生應該如何成長?
對於高考,坦白講不只是學生即便是家長,也多有“怨言”。我們抱怨地域、政策、出身,每一年的高考過後發佈分數尤其是各個大學在各個省份的錄取分數、錄取率公佈之後,日常的抱怨總能持續很久。
但是,這些抱怨有用嗎?不可否認的是,高考確實存在着這些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它卻又是對於普通人最為公平、公正的制度了。
如何看待高考?最好的方法,無疑就是戰而勝之。其實,大而論之人生又何嘗不應如此,尤其是對於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而言。
因為我們輸不起,也不能犯錯,唯有不斷的學習、謹小慎微的成長,方才是正途。這個世界上,不缺少比爾蓋茨這樣的天才,但更多的卻是平凡的我們。向上、努力、進取,也才是成長中最應該有的態度。
小結
張皎的故事,很是慘痛。或許這也只是孤例,但不得不説的是我們需要的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還不夠完美,那麼就去成就自己,然後去改正制度。能夠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而已。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