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有這麼一首詩寫盡人間悲傷之淚,傷感之事,讀來柔腸百結,黯然傷神,它就李商隱的《淚》。
這首傷感詩,背後藴藏的故事,更是讓人悲從心起,柔腸欲斷,感傷不已。一起來了解這首詩背後傷感故事吧。
[ 唐·李商隱 ]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一)長門宮怨之淚
“永巷長年怨綺羅”,這是長門宮怨之淚。
當年貌美如花戚夫人,集千萬寵愛於一身,在劉邦去逝後,被善妒呂太后囚禁在永春巷。她穿着囚衣,戴着鐵枷,舂着穀米,唱着自創《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她深陷囚籠,大難臨頭,卻不自知,幻想千里之外兒子能夠解救她,未料她兒子趙如意也是自身難保,被呂后騙進宮毒殺。之後,她被喪心病狂呂后砍斷手腳,剜卻眼睛,燻聾耳朵,割去舌頭,喂啞喉嚨,劃亂麗容,關在豬圈,冠名之“人彘”,慘絕人寰之景,讓人想起就膽破心驚,驚竦無限。
説起長門之淚,不由想起漢武帝掖庭,想起金屋藏嬌故事,想起陳阿嬌悲劇人生。曾經風華正茂,曾經海誓山盟,終歸抵不擋住歲月滄桑和人心難測。金屋藏嬌又如何,長門買賦又如何,終究還不是一個人默默老死在長門宮裏。而歷朝歷代後宮,像陳阿嬌一樣命運女子,又何其少呢?她們只能寂寂花時閉院門, 昭陽殿下搗衣聲,那深鎖春光隱藏着一世哀愁和絕望淚水。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二)黯然傷別之淚
“離情終日思風波”,這是黯然傷別之淚。
江淹在《別賦》説,“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離情苦楚,不是親歷者是無法體會離情悽慘與悱惻。‘
東漢未期蔡文姬,善詩賦,博學能文,兼長辯才與音律,早年嫁衞仲道,後夫死回父家。那時,諸侯割據,社會動盪不安,原歸降漢朝南匈奴趁亂叛變。亂戰中,蔡文姬被南匈奴左賢王所擄,飽嘗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痛苦,還被逼迫嫁給他,給他生育兩個孩子。後來,曹操統一北方,有感於她父親蔡邕的恩德,花費重金贖從南匈奴手中贖回她,並把她嫁給董祀。文姬痛苦一生,歷經故國難回,母子難圓之悲痛,她用音樂與詩寫下了,動人心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讀來斷人心腸,淚如雨下。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三)失偶寡孀之淚
“湘江竹上痕無限”,這是失偶寡孀之淚。
相傳三皇五帝時期,堯帝有兩位美麗,可愛女兒,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娥皇賢德聰慧,女英温柔善良。她們知書達禮,賢明聖潔,是堯帝左臂右膀。
當時有位大孝子舜,賢德仁厚,母親早逝,父親續絃娶了繼母。他繼母心胸狹窄,自私心黑,經常虐待他,還夥同兒子和丈夫,幾次三番設計謀害他。有一次,他們故意讓舜上樑修補房頂,趁機放火想燒死他,機智的舜,立即摘下頭頂斗笠,手持斗笠乘風跳房逃生。還有一次,他們讓舜下井底掘淤泥,趁他入井底時,他們從上面填土想活埋他,舜掘挖地道,成功脱逃。對這些謀害他的事,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繼母敬重,弟弟慈愛。
舜的仁厚、孝順,深得堯帝喜歡,也深得娥英二女敬重。在堯主持下,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婚後,他們幸福美滿,錦瑟和諧。舜,才華橫溢,處理政事幹脆利落,二女,賢惠英明,從旁輔佐。他們同心同德,辦事周到細密,堯帝九十多時,把帝位禪讓給舜。
舜繼承帝位後,政事更加繁忙,二女勤輔丈夫,毫無怨言。一次,舜帝南巡蒼梧,不幸染病去逝,二女聞之,悲痛欲絕,急趕南方奔喪。一路上,悲痛不已,淚如雨下,涓涓淚水,如汨汨泉流,流進湘江,滴灑竹葉,那斑斑點點淚痕,浸濕了湘楚大地。染遍了層層竹林。最後,她們淚盡力褐,哭死湘江,化為湘水神仙湘夫人,曾經浸染的竹林,也被人稱為湘妃竹。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四)懷德悼念之淚
“峴首碑前灑幾多”,這是懷德悼念之淚。
西晉時期,有這麼一位名臣,他死時舉天皆哀,皇帝也親自為他喪服痛哭,他就是羊祜。
羊祜,是西晉傑出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他為政期間,替西晉統一奠定基礎。
他駐守襄陽時,發現荊州形勢很不穩固。百姓生活不安定,軍糧也不充足。於是,他廣施德政,建學校,辦教育,安撫百姓。荊州在他的治理下,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人們生活安定平穩。
當時,吳晉正交戰,吳國很多人欽慕他,都跑到晉朝邊界想歸附。他開誠相布公,歡迎接納。對投降之人,他採取去留歸降,由他們自己決定。
有一次,他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將領兩個孩子。羊祜知道後,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後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
他一生政治清明,生活簡樸,對百姓隨和寬宥,對將士體恤周到,對朝庭盡責盡忠。他死時,荊州百姓罷市痛哭,街巷悲聲相屬,連綿不斷;吳國守邊將士也為之落淚。他死後,荊州人為避羊祜名諱,把房屋“户”改叫稱“門” ,户曹也改稱辭曹。
過了兩年,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當滿朝文武歡聚慶賀時候,司馬炎手舉酒杯,流着眼淚説:“這是羊太傅功勞啊!”。
荊州襄陽百姓為紀念他,特地在他生前喜歡遊息之地峴山,建廟立碑。每逢令節,百姓都祭拜他,懷念他,睹碑思情,莫不淚流不止,奠悼之深,思之墮淚,那碑也稱墮淚碑。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五)身陷異域之淚
“人去紫台秋入塞”,這是身陷異域之淚。
昭君出塞,自古被人稱頌,大義為國幾人能擔?可有誰能懂得她的無奈,寂寞與悲傷?
她出生平民,天生麗質,潔雅純真,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14歲時,入選漢元帝掖庭,成為一名宮女。
漢宮選美,主要通過畫師畫像篩選。昭君入宮時,單純善良,純樸天真,她看不慣畫師們狂斂錢財,非常鄙視,更不願賄賂他們。當時,替昭君畫像的毛延壽,更是無恥之徒,他幾次向昭君索賄,昭君都置之不理,他惱羞成怒,故意將她畫醜,並在她眼睛下點了一顆大大黑痣。昭君因此未能入選元帝后宮。
幾年之後,匈奴汗國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向漢廷求親,漢元帝同意賞賜給他一位公主為妻。可是尋遍漢宮,沒有一位公主願意嫁到匈奴,元帝被逼無奈,許諾誰願意前往,就給予公主身份。
王昭君不願意,就這麼默默無聞寂寞老死宮中,她的人生應該綻放美麗花朵,她青春應該有價值,有意義。於是,她挺身而出,毅然告別故土,遠離家鄉,在秋風蕭瑟的九月,岀塞嫁給了呼韓邪。
從此,故鄉山山水水縈繞夢中,家鄉父老鄉親永難再見,身在異域的她,回望故國,思念幾許?悲情幾許?清淚幾許?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六)國破兵敗之淚
“兵殘楚帳夜聞歌”,這是國破兵敗之淚。
公元前202年12月,楚漢之爭達到巔峯決戰之時,劉邦採納張良意見,以加封土地為報酬,説服韓信和彭越出兵攻楚。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在垓下,對項羽發起最後合圍。
項羽被漢軍圍困在該下,裏無糧草,外無救兵,夜裏漢軍高唱楚歌,他自以為漢軍盡得楚地,哀嘆大勢已去,面對虞姬,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聽後,感其情長,自刎而死。
喪失愛姬,項羽也喪失了鬥志,他見大勢已去,率領八百精鋭騎兵,乘夜突圍南逃。劉邦得知項羽突圍,派遣五千騎兵追擊。
他逃到烏江,烏江亭長力勸他渡江,以圖東山再起,他回絕説:“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七)壯志難酬之淚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這是壯志難酬之淚。
詩人李商隱,一生不幸。他出生小官宦之家,九歲喪父,和母親千里迢迢扶柩歸故里。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艱辛。16歲時,以文章知名於文士之間,得白居易賞識,遇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後在令狐楚推薦下,考取進士。
中進士後,李商隱被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看中,選為佳婿。他妻子王晏媄,温良賢惠,與他郎才女貌,琴瑟和鳴,夫妻二人伉儷情深,感情深厚,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他妻子三十歲左右就去世了。李商隱悲痛欲絕,曾寫《房中曲》、《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等詩篇,追憶亡妻。後來他一直鰥居,清苦孤獨,未曾續絃。
妻子去世,李商隱他沉緬於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而“牛李黨爭”又讓他陷入政治旋渦,終身不得志。
當時,朝廷裏的 ”牛李黨爭”非常厲害。偏偏恩人令狐楚屬於牛黨,而岳父王茂元屬於李黨。因此,以令狐楚及兒子令狐綯為首的牛黨,認為他忘恩負義,背信棄友,而他岳父王茂元一派的李黨,則認為他親疏不分,違背倫常。他夾在兩黨之間,左右為難,受盡譏諷嘲笑,排擠打壓。
他本胸懷大志,卻每天躬迎送往達官貴族,卑謙低下,做着違和心志之事。雖苦苦掙扎,卻無法擺脱人際關係這張無形網,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致使“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他的壓抑與痛苦,孤獨與寂寞,悲傷與絕望,無處釋放,無人能説,無與言表,時時如剜心刺骨般縈繞他左右,最後鬱郁終生,怏怏而死。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這首《淚》詩,道盡人間悲傷之淚,讀來嘆惋生悲,愁情百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商隱《淚》背後的傷感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