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30日電 題:點贊與吐槽並存 課後服務如何做到“眾口可調”?
新華社記者李雙溪 孟含琪 金津秀
作業老師“管”了,書包不用揹回家了,父母不用請假逃班了……隨着一些地方課後服務的落實,獲得不少家長的點贊。但也出現了一些家長和老師的吐槽:服務時間不“解渴”、收費家長全“埋單”、服務質量“不稱心”……專家指出,公眾要給新政策一些時間和耐心,但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也要加快完善步伐。
作業老師“管”,書包不用揹回家
“課後服務算是解放了我們雙職工家庭!”下午5點,在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門口,聚集着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們。家長林丹説,以前學校下午3點左右放學,為接孩子,夫妻倆輪流請小時假,把女兒送到家或興趣班後,再趕回單位繼續工作,有時還要託親朋代管。“學校通知要開展課後服務,我們第一時間報了名。”
本學期起,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提供課後服務,解決“三點半放學”問題。日前,長春市中小學全面推行課後服務,本着自願參與的原則,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課後服務時間延長至下午五六點,每月每生收費不高於180元,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閲讀、開展社團活動及興趣小組活動等。
記者在長春市五十二中赫行實驗學校小學部看到,下午4點多,教室裏,學生們在認真寫作業,教師發現錯誤,會給學生講解。學校校長助理馬蕾介紹,目前,全校學生的課後服務參與率達到98%以上,服務內容採用“4天作業輔導+1天社團活動”模式,豐富孩子們的校內學習生活。
在長春市第108學校操場上,同學們正隨着音樂跳着“曳步舞”。副校長劉廣茹介紹,除了作業監管,學校還設置了一些體能鍛鍊和興趣課程。
“在學校寫作業更快,放學書包都不用揹回家,真的是減負了。”長春市北安小學一名學生説。
好政策為啥還引來頗多吐槽
課後服務開展以來,也有部分學校出現參與率低、一個年級報名人數不足30人的情況。很多家長在觀望的同時,紛紛針對服務時間、費用和課程質量吐槽。一些一線教師也表示,課後託管讓工作時間延長至10個小時,工作壓力大,自家孩子無人看管。
時間——家長不“解渴”,教師壓力大。“孩子5點放學,家長也5點下班,還是不能有效解決時間銜接問題。”小學一年級家長叢女士説,希望可以延長課後服務時間,或增設“班後班”,讓家長正常下班後接孩子。但很多一線教師則表示,目前工作時間較長,壓力過大。一般教師早上7點就到學校,課後服務到下午5點下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強度太高,難以維繫。如果增設興趣課程,教師還要備課。
收費——家長全“埋單”。“由家庭承擔看護費用,怎麼能體現出課後服務的公益性質呢?”長春市民馬華説。此外,部分家長對於費用的使用情況也提出了公示要求:“錢到底都花在哪裏了,我們應該有知情權。”
對於很多教師來説,平均到每節課的補貼有限,又難以調動起積極性。“有的老師寧可回家休息,也不願意賺這個錢,需要我們做思想工作,動員教師參與。”一位副校長説。
質量——好師配好課。“家長參不參與,教師是關鍵。”長春市明德小學副校長林可表示,家長最關心的是誰看護,如果是本班教師,就更放心。“最擔心合班看護,各班留的作業不一樣,教師不掌握作業情況,也照顧不到每個學生。”一名家長説,她聽説有合班情況,就不再報名。
看護內容也是家長們關注的熱點。“我家孩子學習鋼琴3年多,如果在學校只寫作業,就荒廢了鋼琴。”一名家長説。很多家長也認為目前的課後看護內容過於單一,希望能開展更豐富多樣的課程。
課後服務如何“眾口可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課後服務的出發點是加強中小學生的作業管理,以及把課後服務建設為拓展學生素質的平台。
一些教育領域專家和家長建議,學校額外提供課後服務,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成本,應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擔。政府加大財政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既減輕學校和家長壓力,體現教育公益性質,也促進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優化管理和服務。
此外,“加強家校溝通,做到信息公開透明”也是重要舉措之一。近期,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邀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到學校,就如何完善課後服務聽取家長建議,直接與家長對話,聽他們當面“吐槽”,學校及時解釋、解決問題,最大程度地滿足家長關切,也讓家長理解學校和教師工作。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及時聽取家長建議,動態調整課後服務的形式和內容,更好地滿足家長和學生需求,讓“眾口可調”。
不少老師也提出期盼,建議學校在探索中更科學地完善相關配套,比如合理安排老師在課後服務中的值班表,避免出現“老師在校照顧學生,自家孩子卻無人照料”等問題出現。也有老師提出,在選擇課後服務內容時,學校應該充分挖掘發揮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讓教師各盡所長地開發課程,讓興趣激發教師的授課動力。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