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人類發展之今的歷史征途中,部落間的鬥爭一直存在,最早的時候,原始人用石頭磨成利刃用來攻擊敵人,或者用肉搏進行攻擊,在黃帝時期開始便有了銅劍的鑄造和工藝,人們認為擁有銅劍的人是像神靈一樣勇猛善戰可以保護一方平安的。
有傳説説第一把劍是黃帝建造的,也有人説是蚩尤建造的,不管是黃帝還是蚩尤,都能顯示出從黃帝時期開始便有了第一把劍。從黃帝到東周,建造銅器的工藝越來越精湛,製造銅劍的工藝也有很大的提升,劍術也是判定一名將領是否能打勝仗的重要判定因素,但並非是戰場上的主要兵器,而是在長兵器的下面的輔佐兵器。
春秋戰國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戰爭頻發的時期,那時候的人們打仗騎馬穿着盔甲,拿着兵器迎敵,兵器越長越容易致敵人於死地,劍不僅要重量適合,也要和人的身高相匹配,所以劍也在這時候被加長了,劍大約50釐米,一般用銅鑄造,堅硬無比,兵刃鋒利,儘管如此,銅器製造的劍也是很少的,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隨便擁有的。
因為當時的冶煉銅的製法還不純熟,而劍是需要兩種銅結合而融化再經過不停的敲打使其更加堅硬不易碎,所以當時建造劍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在眾多的留存下來的劍中有三把最值得稱道一番。這三把劍都各具特色,讓人讚歎不已。第一把是距今約2400年前的“金柄古劍”顧名思義,這把劍的全身不是由銅鑄造的,而是用金子,就算當時的人們還未發覺金子是多麼貴重值錢的東西,這把長34釐米的古劍,更是奢華無比。
這把劍的獨特之處在於劍柄處長達10.4釐米,是由純金鑄造,可見當時提取鍊金的方法已經非常純熟了,不僅如此,還採用鏤空的工藝做劍鞘,劍柄上更是添加了綠松石做為裝飾。這樣大氣的劍作為陪葬,可想而知擁有劍的主人是多麼奢華氣派,想來也是達官顯貴才能如此豪華了。
第二把劍也是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1965年,在湖北荊州市的望山楚羣墓出土,這把劍與上把劍的奢華不同,這把劍的價值貴在2400年過去了,一把銅製的劍卻還未生鏽,當時的人們可能不清楚鎘化物是什麼,提純的方式也非常艱難,但越王勾踐如此驍勇,他的佩劍自然是數一數二的寶物,這把劍就是勾踐的劍。
全身長55.7釐米,是由銅器建造,並在上面雕刻菱字形的圖案,劍的全體烏黑是由鉻化物在上方鍍層所得,這把劍經久不衰,顯示了春秋時期最鼎盛的鑄劍方式。這把劍在出土的時候依舊光鮮,甚至能一下子劃破20張複印紙,這簡直驚為天人,歷經上千年還能達到如此的鋒利程度着實讓人讚歎不已,甚至有人説這把劍是傳聞中的神劍“純均”。
第三把劍是漢朝書中所描寫的櫑具劍,大約產生於公元前3至2世紀左右,書中描寫這把劍削鐵如泥,雕花精美,劍柄劍鞘是由竹子建造編制的,是不可多得的寶劍,傳説這把寶劍出世之後,建造人曾用它劈開五枚銅錢,如是稱得上削鐵如泥,這把劍現在卻未在我國,戰亂年代,這把寶劍被英國人奪走,現如今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供世人蔘觀。
漢朝開始,劍的使用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從使用劍的手法,身形,技巧雖然都沒有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出神入化,不過是的確有很多習武之人從小便鑽研如何與劍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甚至有些人可以空手接白刃,習武的浪潮延綿不絕,也出現了很多門派。
門派之間相互切磋,並不傷人性命,點到為止,擂台下面總有很多慕名而來的百姓,百姓自發的聚在一起,為自己喜歡的門派加油,這種興盛的劍術之道也一直延續了下去。到了唐朝,舞劍開始興盛起來,詩仙李太白雖然一代文人騷客,卻腰間佩劍,這不是代表李白會功夫,而是為了彰顯身份,為什麼流行舞劍呢?
因為在唐朝,空前繁榮,皇上愛聽歌曲享樂,皇上喜歡妃子就想學習來給皇上取樂,軟盈盈的舞蹈看多了便覺得厭煩,正好從別的地方傳來的舞劍氣勢恢宏,豪爽,更能顯示女子的額英姿,皇上自然喜歡,要説舞劍一絕的當是公孫大娘。
杜甫曾經有詩描寫公孫大娘的舞姿:“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這句話淺顯易懂,説在皇上身邊侍女千八百人都抵不上公孫大娘。明代時期,劍術又有了新的精進,有許多武家學派,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寶典”,上面記載着除了劍法如何使用能讓對手抵擋不住,還寫着如何破解劍法,這種武功秘籍也是真實存在的,從小練習雖然不能讓你以一當十,卻可以讓你成為眾人中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個。
中國的鑄劍工藝可謂是在同一時間段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劍柄的雕刻,劍鞘的設計都是在世界工藝上數一數二的傑作,無論是削鐵如泥的儡具劍,或是越王勾踐的千年不腐的寶劍亦或是奢華無比用金子建造劍柄的“金柄古劍”,都展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武器的先進才能發揮將領的全部實力,才能讓保衞國家的土地不被侵害。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