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戰時期反法西斯陣營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有人説他是漢奸,有人説他忍辱負重,還有人説他是戰神。他在抗戰前期立下赫赫戰功,作為集團軍總司令,他親自帶兵衝在最前線,最終以身殉國。日軍為他的死先歡呼,後鄭重敬禮,並停止轟炸一天以示致敬,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十萬民眾為他扶靈送行,周恩來稱之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用生命書寫了一座歷史豐碑。
A 投筆從戎 從二等兵開始
張自忠,字藎忱, 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一個書香之家。1910年,張自忠中學畢業。第二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這是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
那時的中國,國勢極為衰弱。漸漸的,他認為讀法律並不是救國的好方法,便決定投筆從戎。
沒有事先和家裏商量,張自忠就跑到東三省車震的部隊當了一名二等兵。後來在車震的舉薦下,他投奔到馮玉祥的部隊。“見習期”過後,張自忠就升任排長。
1918年,張自忠進入了馮玉祥在常德設立的教導團,以求深造。他在教導團裏非常勤奮,對人真誠。學兵團長鹿鍾麟將他樹為“標準學員”,馮玉祥也誇獎説:“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
經過半年的學習,張自忠升為連長。這個連堪稱是個樣板,經他訓練出來的全連126名士兵,後來幾乎個個成才,僅軍長、師長就出了十個,旅長、團長就更多了。
很快,張自忠又升為營長。由於軍紀嚴明,又愛兵如手足,士兵們對他的感情非常深厚。馮玉祥見他如此努力又治軍有方,就任命他為學兵團團長。
1930年5月,中國近代史上規模空前的軍閥混戰——中原大戰爆發了,對陣雙方為蔣介石與反蔣的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李宗仁的桂軍等。
此時,張自忠已經追隨了馮玉祥14年,南征北戰,從一名士兵累晉至高級將領,指揮第6師。
由於馮玉祥手下眾將紛紛投蔣,西北軍土崩瓦解。此時,蔣介石派飛機給他空投委任狀,任命他為第23路軍總指揮,但張自忠拒絕投蔣。馮玉祥戰敗後,西北軍的一些零散部隊,被張學良收編,後改番號為第29軍,張自忠任38師師長。
B 與日軍周旋 一度落下“漢奸”罵名
東北淪陷後,日本人眼見順利拿下我東北,又開始圖謀察哈爾和北平。1933年,日軍繼續向長城推進,奉命守長城各關口的,有宋哲元的29軍。宋哲元委任張自忠為前線總指揮,率第29軍開到了喜峯口。喜峯口,位於河北省燕山山脈的中段,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塞北通往北平的交通要衝。
這是張自忠第一次與日軍交戰。張自忠並沒有因為武器落後而失去勇氣。一次,他對馮治安趙登禹等幾位師長説,“人生在世,怎樣都是死,打日本死了,這才是死得其所。”
他率領部隊,用大刀和手榴彈在喜峯口一帶與日寇血戰40餘日,取得一次次的勝利,消滅日軍數千人。這也是九一八之後,中國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
由於蔣介石忙於內戰,長城抗戰最終失敗了。中日雙方簽訂了不平等的塘沽協定,華北只留駐一支軍隊,便是29軍。
彼時,蔣介石給29軍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周旋。
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繫着苦澀的所謂“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更不能丟中國人的臉。
在外人看來,29軍將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豎目,只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受到歡迎和敬重。
這時,人們忘記了,幾年前,張自忠曾擔任喜峯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此後,各界對張自忠的誤解全面加深。為了保全戰鬥實力,29軍奉命南撤保定。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將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説:“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確實,北平淪陷後,國人普遍認為他是漢奸親日派,報紙上一律稱他“張逆自忠”。
張自忠苦苦支撐着,數次冒險出城、均被日軍攔截。直到1937年冬,他先稱病躲進德國醫院,再喬裝逃到天津,輾轉取道煙台、濟南,最後到達南京。
蔣介石選擇了信任,並任命張自忠為59軍軍長。返部隊當天,他對部眾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C 連戰連勝 為台兒莊大捷打下基礎
從南京到天津的一條鐵路,名叫津浦鐵路,起點的天津、終點的南京都在1937年先後被日軍佔領,但是中間的一段路,還在我方手裏。這條津浦鐵路,日軍無法通行直達。
1938年1月,日軍絞盡腦汁、想把津浦鐵路打通,便派軍南下。堅守淮河的中國軍隊與日軍血戰了幾天,殲滅了不少日軍,日軍再以一個師團之眾向津浦鐵路重地徐州發起進攻。
危急關頭,張自忠率59軍奉命增援淮河,首戰就收復小蚌埠鎮,聲威大振。
正當張自忠在淮河殺敵的時候,臨沂一線的戰況卻又緊張起來。1938年2月3日,日軍最精鋭的部隊之一坂垣師團攻佔了我們已經收復的蒙陰,意圖會同津浦路上的日軍來進攻徐州。徐州若被日軍攻佔,那麼津浦鐵路的南半段就將完全落到日軍手裏。
堅守淮河一帶的張自忠接到增援臨沂的命令,便星夜兼程趕到臨沂,並親在前線指揮戰鬥,殲滅日軍的兩個聯隊大約6000人。隨後,張自忠又率部隊追擊了幾十裏才收住腳步。
戰前會議上,張自忠就説,“無論誰都可以打敗仗,惟有我張自忠不能!我的冤枉,只有一拼與死,拿真實的戰績才能洗刷乾淨!我帶領大家拼死保國。”
淮河阻擊戰最終收復了淮河北岸的防禦要地,將日軍遲滯於淮河一線,為後面的台兒莊大捷打下了重要基礎。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還特別提到了這場戰鬥。
D 從容押後 掩護百萬大軍撤退
日軍在台兒莊大敗後,一直退到嶧縣,拼命死守,等待援兵。
5月初,津浦路南段的日軍開始進攻,漸漸地把中國軍隊包圍在徐州附近。集中在徐州附近的軍隊,便分批撤退,以免被日軍連鍋端。
在張自忠的阻擊下,日軍始終沒能繼續前進,最終中國的百萬大軍安全撤退。日軍只得到一座徐州空城。
1939年5月,日軍抽調了4個師團的兵力約10萬之眾,想消滅中國駐守在桐柏山一帶的部隊,以便住在武漢的日軍,不再日夜擔心中國軍隊的進攻。
中國隨即調集軍隊到南陽,增加守軍實力。留在桐柏山的軍隊、就邊打邊退,引誘日軍走進我們的夾擊層。至5月中旬,中國軍隊開始反攻,日軍死傷無數,只能向後退。
後退的日軍來到襄河邊,駐守在此的正是張自忠的第33集團軍。張自忠命令部隊分兩路夾擊包抄日軍,還親自率2個團渡過襄河、向敵猛攻。隨後第五戰區全線反攻,日軍如同夾心餅乾的餡兒一樣,進退兩難,被殲滅逾一萬三千人,中國軍隊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
抗日戰場上的赫赫戰功,逐漸消去了人們對張自忠的誤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糾纏在他的心頭,使他難以釋懷。
1939年夏,在重慶述職的張自忠,在接受《大剛報》記者採訪時曾神色凝重地説:“我張自忠決不是韓復榘,他日流血沙場,馬革裹屍,你們始知我取字‘藎忱’之意!”
這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第33集團軍陣地進攻,雙方激戰7天7夜,陣地多次被突破。當時戰鬥之激烈,就連蘇聯顧問也提議向後移動,電話更是此起彼伏紛紛告急。
張自忠既嚴令部隊堅守陣地,又要親自參與救援。這天,張自忠趕往一處被日軍突破的陣地,到達該師指揮所時,日軍的炮彈已經紛紛在這附近爆炸,飛機低空掃射。一同前往的蘇聯顧問在找到一塊隱蔽的地方後表示,歐洲戰場那麼激烈,總司令到山炮射程範圍內的,也聞所未聞……
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法挫敗敵人。他派出一個團加一個營的兵力,夜間繞道偷襲日軍總指揮部。臨出發前,他鼓勵將士們説:“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輕如鴻毛。”
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里路,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端,大為恐慌。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裏,我方大獲全勝。
E 出師未捷 身中7彈壯烈殉國
1940年5月1日,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的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
張自忠此時、雖然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麾下增加了兩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但是能夠指揮得動的,只有自己的第33集團軍。張自忠親筆寫信給各師、團主官:“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願與諸弟共勉之。”
戰鬥打響後,前線部隊傷亡慘重,張自忠焦急萬分。在給副總司令馮治安留下遺囑進一步表示了以死報國的決心之後,他帶領兩個團和1個特務營共二千餘人,由宜城渡過襄河,一路疾進,於14日在方家集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斬斷。日軍遂以優勢兵力對張部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多一倍半的日軍衝殺十餘次,日軍死傷眾多。
但是,這幾天裏,張自忠部不僅人員傷亡較大,糧食和彈藥也得不到補充。日軍又得知他正在親自指揮,便增兵加緊包圍。激戰至16日拂曉,張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
戰鬥越發慘烈,我方士兵大多犧牲。中午時分,張自忠的左肩中彈。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身邊只留下8名隨從。下午3時左右,日軍終於衝進我方陣地,火線之間,張自忠又中數彈,右胸部被子彈洞穿,噴出的熱血、濺到副官馬孝堂滿臉滿身。剛包完右胸傷口,日軍就一窩蜂、湧了上來。
當年的日軍、有資料記載着張自忠壯烈犧牲的場景: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衝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裏。衝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拼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
文史資料記載,“5月16日,血火交織,長山顫抖。”日軍以飛機大炮將南瓜店轟成一片火海。
據當時負傷後倖存的張自忠警衞員谷瑞雪回憶,他見張自忠最後一面時,張自忠已身負重傷。谷瑞雪忍不住哭出聲來,張自忠卻説:你這小子,哭什麼?戰死沙場,是軍人的本分。隨後,他又臉朝着天,異常平靜地喃喃自語道:“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日軍在《一位將軍之死》中記述了張自忠殉國時的情形:“他(藤岡)端着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模樣的大身材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兩眼死死盯住藤岡,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一種説不出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射出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頭部,他臉上微微地出現了難受的表情。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這一刺之下,這個高大的身軀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張自忠犧牲以後,長山槍聲驟停,藤岡從張自忠身上掏出一支派克鋼筆,上面刻着“張自忠”三個字。藤岡後退幾步,恭敬地向張自忠的遺體行了個軍禮。
當日晚上,張自忠遺體被送往距戰場20裏的陳家集日軍第三十九師團司令部,與張自忠相識的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親自核驗。日軍資料記載“專田盛壽舉着蠟燭久久注視張自忠的面頰,突然悲慼地説,‘沒有錯,確為張君。’在場者先是歡呼,繼而是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
日本廣播電台隨即播報了這條新聞,相比以往傲慢自大的新聞稿,電台此時説道:張總司令以臨危不驚、泰然自若之態度與堂堂大將風度,從容而死,實在不愧為軍民共仰之偉丈夫。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斂入棺。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
馬孝堂跟隨張自忠到最後的一秒鐘,犧牲前,張自忠説:“我這樣,死得好……”這一年,張自忠年僅49歲。
F 毛澤東為他題輓詞“盡忠報國”
隨棗會戰雖然最終取得了大勝,但是中國卻永遠失去了張自忠。
張自忠犧牲後,他左胸兜裏有一支派克金筆,上面鐫刻着“張自忠”三個字。由此,日本軍官發現了躺在地上的人就是張自忠,隨即向張自忠遺體行了一個軍禮,日軍軍醫用酒精把張自忠的遺體擦洗乾淨,殮入柏木棺材安葬。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噩耗傳來,舉國痛悼。人們用各種方式,向這位愛國英雄表示敬意。
繼張自忠任第59軍軍長的黃維綱率部再渡襄河,與日軍激戰兩晝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傷亡,終於在方家集尋得英烈的墳墓。
5月23日,張自忠將軍的靈柩由10萬民眾護送,在宜昌上船,運往重慶。日軍飛機多次在宜昌上空盤旋,10萬宜昌人眼睜睜地看着敵機,無一人驚慌躲避,而日軍飛機也沒有轟炸。
靈柩送到重慶後,葬在北碚的梅花山。馮玉祥將軍在墓地周圍親手栽種了許多梅花,並親自為自己的老部下題寫“張上將自忠弟、千古藎忱不死”的題詞。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了“盡忠報國”的輓詞。
張自忠殉國兩個多月後,夫人李慧敏才獲得這一噩耗,她沉痛地説:“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不久,她將家事交給張自忠的弟弟,自己絕食七日而死。
為紀念張自忠將軍,湖北省宜城縣曾一度改名為“自忠縣”。北平、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都命名了張自忠路。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張自忠殉國的山頭建造了“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山下修建了兩千戰死十里長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張自忠將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